关于巧用“博客”创设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新平台
2015-12-20 01:00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关于巧用“博客”创设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新平台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作为新一代的网络应用技术,“博客”在高
【
摘要】作为新一代的网络应用技术,“博客”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受众基础。本文从“博客”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博客”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针对目前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巧用“博客”创设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平台的设想。
【论文关键词】“博客” 高职院校 思想教育 新平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一代互联网应用不断涌现,Web2.0技术就是“内容更丰富、联系性和工具性更强”的因特网新模式,作为Web2.0典型技术之一的“博客”(Blog)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继邮件(E-mail)、论坛(BBS)和即时通讯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博客”(Blog),即网络
日记,是个人或群体以时间顺序所做的一种记录,并且不断更新。“博客”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回溯引用和留言/评论的方式来进行的。“博客”不仅给旧的观念和传播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本身的商业价值也日渐凸显。目前,互联网上各种类型的“博客”网站很多,如著名的新浪“博客”、网易“博客”、中国“博客”、天涯“博客”、“博客”网、和讯“博客”、迅雷资源“博客”等等,影响力都极其广泛。“博客”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更具有广泛的基础,笔者曾专门做过有关内容的,在各类网站上拥有“博客”的学生人数已很可观,如:我院信息技术系80%以上的学生拥有腾讯网站的个人“博客”——Qzone。因此,“博客”所特有的自由性、开放性、匿名性、共享性、传播性的特点对高职院在校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如何发挥“博客”对大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所面临的崭新课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思想信息传递的不及时性和信息内容的不完全真实性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中最大也是最突出的一个困难就在于思想信息传递的不及时性和信息内容的不完全真实性。虽然各校都建立了一套包括班级信息员、寝室信息员、院、系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在内的完善的信息系统,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的许多重要信息还是不能及时传达到相关机构和部门,尤其是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思想更加难以捕捉,很多学生不愿意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思想透露给老师和同学。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得不到第一手的学生思想动态方面的真实信息。从而削弱了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许多学生教育工作者经常感叹对学生教育的事倍功半。
2.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缺乏与时俱进性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常用的方式不外乎传统的会议、谈话、书信、学生活动、学生社团、学生党支部等思想教育平台,虽然这些方式已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和适应,但随着的进步、网络技术的普及、大学生思想的革新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这些传统的思想
政治教育平台渐渐不足以很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统的面对面的说教以及居高临下的操作模式已不能满足高职大学生所渴望的思想交流和心灵碰撞的需要。因此,如何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因人施教,实现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课题。
3.思想教育中主、客体之间尚未建立起真正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关系的性质、类型决定了教育中师生的行为方式,也制约着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学生人格的发展。当今的教育,要求所有的学校建立起一个信息化、开放型、以人为本、弘扬个性的现代教育,因此,师生之间需要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所谓的平等,是指教师和学生都作为平等的“人”出现,没有高低尊卑之分。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只是“主体——客体”的关系,学生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是单一的施与者,而是师生之间作为自由开放的生命个体,各自具有独立的人格,相互交流与影响,形成真正的互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更新观念,创设平台,与时俱进。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中主、客体之间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尚未真正建立。
二、“博客”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独特优势
1.“博客”迎合了学生自由表达内心世界的需求
当今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承受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比以前大很多,迫切需要一个能释放压力的平台,而“博客”正好充当了这个平台。越来越多的学生把“博客”当作了寻求情感宣泄、压力外放的渠道,当作了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桥梁。学生利用“博客”,建立起了一个敢于言说,能够在主流外发出个体声音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个人就是自己的主题,把注意力转向了自我,学生在“博客”中能够随心所欲地自我表达。正是“博客”这个平台,使学生们得到了一个展示自己特点和个性、能够毫无保留地表露内心世界的机会。同时,也正是这个平台为学生工作者们能及时、准确、有效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