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就业前心理素质和角色转换的研究及(2)
2015-12-23 01:41
导读:2 进行健康的重要性 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使
2 进行健康的重要性 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使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和压力,重视就业心态调适,分析角色转换、认真对待就业的选择性和必要性的条件。(1)大学阶段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不良的风气会为他们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转变。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其心理素质,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造条件。(2)教育实践证明: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一起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4]。(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功利心、消极、恐惧、怨天尤人的不良心理进行正确,改变大学生的错误认知,增强信心,增强心理素质和耐受力。
因此,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和能动性,不仅能使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其它方面的教育,以便于在就业和角色互换中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和承受能力。随着社会压力和就业环境的日益严峻,许多大学生产生嫉妒、逆反、逃学、自杀等恶性事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减压,减轻和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碍,正确面对学习和就业,正确对待自己的转变。
3 学校应正确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正确对待大学生就业前心理素质和角色转换
我们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施教者,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要认清自己的观念,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从几个方面:(1)将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列入教学计划中,培养和灌输大学生正确的心理作用,以平和、稳定的心态面对一切事情,正确的就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2)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培训,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校内刊物上报道或刊登,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
辅导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和参加,学习自我减压、正确对待挫折。(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可功利性,加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培养自我管理的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转换的心理过程,更好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到就业和实际工作中去。(4)加强校内和社会实践,促进对社会发展和就业信息的了解。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经济发展趋势,积极参加校内或社会招聘活动,发挥自己的认识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5)让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激发大学生自身内部的潜力,不断完善自己,增加自信心,能更好、更积极地面对就业难题,给自己找到合理的定位和工作打下基础。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是以大学生心理健康需要为起点,是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对正确面对就业压力,重视就业心态调适,分析角色转换必然性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树立良好就业心理素质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促成其精神健康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就业创造良好的坏境。
参考文献
[1] 曹鸣谦.浅析危机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就业指导工作对策[J].科技信息,2009,25:101~102.
[2] 耿铁军.浅析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管院学报,2008,1:45~47.
[3] 朱亮.大学生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的个案研究[J].文教资料,2010,27:223~224.
[4] 付斌,刘东捷,李晓敏.逆商教育—— 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有效性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5:121~122.
[5] 丁志强,邹斌.大学毕业生缩短社会适应磨合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J].职业时空,2007,3(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