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就业前 素质 角色转换 心理健康 重要性
论文摘 要:随着大学生就业难,在就业中出现的一些心理状况和角色转换进行分析,以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使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环境和压力,调适就业心态,分析角色转换、认真对待就业的所涉及到的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促成其精神健康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就业创造良好的坏境。
近年来随着高校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人保部,2009年有2400万人待业,其中高校生达到610万,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人员,超过700万高校毕业生[1]。就业难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现实,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学习、生活有规律的天之骄子转变为只有文凭没有工作经验的者,角色的转换对其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正确面对就业压力,重视就业心态调适,分析角色转换的必然性,树立良好就业心理素质,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是校院领导、老师十分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前心理状况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立和民营院校连续多年持续扩招、专业调整、学科的不断增加逐渐落于社会发展滞后,使大学生大批的出现,用人单位对只有文凭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员缺乏兴趣,再加上大学生就业时存在期望过高,不切实际的心理误区,表现出易变性、攀比性、功利性,对就业造成了不少问题和困难。据资料统计,在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30%,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6.51%[2]。这个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差,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精神压力、贫富差距上,而就业压力引起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