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关于高(3)

2015-12-28 01:09
导读:当然,知识是构成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要素。但知识不等于智慧,不等于能力,博学而低能者不乏其例。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主张,要求

  当然,知识是构成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要素。但知识不等于智慧,不等于能力,博学而低能者不乏其例。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主张,要求我们教师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作为“引路人”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懂得如何学习。尤其是理论课的教师,要把理论教育融入探究性的思考之中。一旦把学习方式定为探究性学习,教育的主体就变了,即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跨越几千年的重大转变,也是教育史上巨大创新。过去是批量生产,信息社会教育越来越个性化。过去常把教学要求比喻为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现代教育强调的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此,所有的老师都不仅仅是施教者,他们不得不重新当学生,而所有的学生都不仅仅是受教者,他们不得不当好自己的老师。让很多人的智慧在课堂上交流激荡,学生就在这样的海洋里学习成长,这就是“互动式”教学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说比专业教育更容易实现这种转变,因为,政治理论课一贯要求重精神生活,重品格发展。我们应该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外在的灌输、熏陶变为帮助个体内心形成主动追求“善的愿望”,为学生的成长服好务。

  教学创新如何进行?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征服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方法论的运用。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要从这个方面着手,教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比传授知识本身的内容更为重要。对此有人提出了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蓬勃的生机。实际上要想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出现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先决条件之一就是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讲授,重要的是要解决为什么讲、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学生辨别是非、认识自我。讲课要在新、精上下功夫,利用新成果、采取新角度、补充新,较好地联系世界实际、中国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采用多种方法施教,将自育和教育相结合,针对重点、难点和热点,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让知、情、信、德、意、行相互渗透,增强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有效性。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创新的实践探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在许多地方都可以运用,但它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表现最为集中,过去传统的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总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程式化教学使课堂变得沉闷、缺乏生气,这种教学本身(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导致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实际上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是有着巨大潜力的人。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应全面体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要想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必须作根本的改变。

  为了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我们在不断探索,从2000年起有意识地在政治理论课中试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通过“讨论式”教学,设疑引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的确,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

  近代英国科学家K·P·波普尔说:“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促进的。故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要老师提出为什么,更鼓励学生指出为什么,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课本的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读一读,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教师随着教学的进程,不断设疑,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寻找解答。鼓励一问多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对同一问题思考,开拓学生思路,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经常采用讨论、辩论、、问题抢答等方法,训练学生思维速度,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究难,大胆联想,培养摆脱原有思维定势的倾向,敢于打破陈规,标新立异,去产生新联想、新思路、新发现,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上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