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当然,知识是构成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要素。但知识不等于智慧,不等于能力,博学而低能者不乏其例。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主张,要求我们教师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作为“引路人”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懂得如何学习。尤其是理论课的教师,要把理论教育融入探究性的思考之中。一旦把学习方式定为探究性学习,教育的主体就变了,即以学生为主体,这是跨越几千年的重大转变,也是教育史上巨大创新。过去是批量生产,信息社会教育越来越个性化。过去常把教学要求比喻为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现代教育强调的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此,所有的老师都不仅仅是施教者,他们不得不重新当学生,而所有的学生都不仅仅是受教者,他们不得不当好自己的老师。让很多人的智慧在课堂上交流激荡,学生就在这样的海洋里学习成长,这就是“互动式”教学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说比专业教育更容易实现这种转变,因为,政治理论课一贯要求重精神生活,重品格发展。我们应该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外在的灌输、熏陶变为帮助个体内心形成主动追求“善的愿望”,为学生的成长服好务。
教学创新如何进行?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征服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方法论的运用。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要从这个方面着手,教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比传授知识本身的内容更为重要。对此有人提出了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蓬勃的生机。实际上要想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出现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先决条件之一就是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讲授,重要的是要解决为什么讲、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学生辨别是非、认识自我。讲课要在新、精上下功夫,利用新成果、采取新角度、补充新,较好地联系世界实际、中国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采用多种方法施教,将自育和教育相结合,针对重点、难点和热点,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让知、情、信、德、意、行相互渗透,增强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有效性。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创新的实践探索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在许多地方都可以运用,但它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表现最为集中,过去传统的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总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程式化教学使课堂变得沉闷、缺乏生气,这种教学本身(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导致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实际上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是有着巨大潜力的人。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应全面体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要想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必须作根本的改变。
为了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我们在不断探索,从2000年起有意识地在政治理论课中试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通过“讨论式”教学,设疑引思,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