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看英语教师自身的转变(2)
2016-02-20 01:14
导读: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众所周知,受地区和城乡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水平极不平衡。大学生入学时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众所周知,受地区和城乡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水平极不平衡。大学生入学时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随着我国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高校不断扩招使本来就参差不齐的大学生水平更是相去甚远。以往都是以自然班为单位开展的,教师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教授统一的内容,这种方式使得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目标只能以中间水平的学生为基准,优秀生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拔高,而后进生由于自身能力与教学目标脱节,也得不到合理的进步。因此,按专业自然班级安排英语学习不适应现实需求,阻碍了英语课教学的有效进行。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上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必须实行分级教学。分级教学是指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依照认知规律和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
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体现成功教育,增强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素质。实施分级教学,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满足了不同学生个体的实际学习需要,促进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动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方向,同时增强了学生竞争意识和气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分级教学节约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再加上用人单位对四六级
成绩的各项限定,使得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目的出现偏颇,“高分低能”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课程要求》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目标的描述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养,以适应我国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在这一目标的下,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我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社会需求和以往经验让广大英语教学者认识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首先应排除影响学生听说水平提高的因素,这是提高其听说能力的先决条件。还要各种其他方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从而增强其阅读能力和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再者,通过形式活泼、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其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任何一门课,说到底就是要将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打成一个包裹送给学生,而课堂就是包装,包装越精生就越愿意接受。
大学排名 教学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持有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勇气,同时又必须按规律办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改革的成败取决于各个环节的协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的顺利推行不仅取决于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且取决于教学软硬件的建设,考试评估制度的彻底变革,甚至全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