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应用能力培养(2)

2016-02-22 01:12
导读:(二)培养方式 学习策略应用能力的培养方式可分为显性(explicit)和隐性(implicit)两种。显性培养方式是将培养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步骤等告

  (二)培养方式
  学习策略应用能力的培养方式可分为显性(explicit)和隐性(implicit)两种。显性培养方式是将培养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步骤等告诉学习者,使他们有意识地学习、掌握和应用学习策略。隐性培养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教师通过各类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习者的策略应用能力。显性的培养方式可分为三种情况:“开胃式”(appetizer model)“三明治式”(sandwich model)和“甜点式”(dessert model)。所谓“开胃式”是指在上课开始时就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一种模式;在课程教学的中间所进行的学习策略训练,就是“三明治式”模式;而“甜点式”则指在上课结束前对所用的学习策略进行复习和的一种教学模式。隐性的培养模式只有一种,即“奶茶混合式”(milk tea model),也就是说将学习策略训练同有机结合起来。前者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并想象和体悟到学习策略应用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这样易于激发其学好、用好学习策略的热情,产生良性互动,取得较好的效果。后者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如方法运用得当则可能效果会比较明显。明智之举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中的某一种模式,也可采用以一种模式为主、其他模式为辅的组合方式。
   (三)培养方法
  从时间和内容安排上考虑,可分为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两种。从规模上考虑,也可分为全班和个别指导两种。集中训练往往将不同的具体的英语学习任务相结合,主要介绍和讲解一些学习策略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内容并安排一定的策略实践和应用活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相对系统地进行能力培养,不足之处是需要占用专门的教学时间,针对性不够强。分散训练则将学习策略内容安排到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进行,占用专门教学时间少、针对性强,但不系统。建议在学期初安排若干次学习策略集中训练,其他时间分散训练。此外,针对在学习策略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进行全班与个别相结合的指导:共性问题,全班指导;对于困难大、问题多的学习者,则可以加强个别指导。

大学排名


  (四)培养形式
  对学习者进行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的形式可以有若干种,以下介绍几种最为常见的培养形式。
  课程式:将英语学习策略的教学内容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以课程的形式出现,由对学习策略有研究的教师向学习者较系统地教授基本的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知识;介绍、讲解一些实用的学习策略;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并使其能够尝试应用新旧策略解决英语学习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该培养形式需要任课教师对英语学习策略及其教学有专门的研究,需要编写合适的教材,探索适用于该课程的教学模式等。有条件的院系可以开设该课程。
  融入式:系指教师在英语教学时将学习策略的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中。如Cohen(1998)介绍的学习策略依托式外语教学(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把策略训练与语言教学合为一体,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演示教授一些学习策略,并使他们尝试运用这些策略。在此基础上,再将学习策略训练融入日常的外语教学。该培养形式的优点是同英语课程中的学习内容紧密结合、介绍的学习策略实用、针对性强,易于反复训练,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技能和习惯。然而,这种教学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要求较高,教师本人只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使学习者策略应用能力培养取得较好效果。
  研讨式:实际上是一种短期的学习策略集中训练。其主要特点是把讲座、研讨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一般可利用课余时间或暑假举办“英语学习策略研讨班”或组织“英语学习策略夏令营”活动,让有兴趣者自愿参加。研讨班包括若干内容,如问题讨论、有关专家介绍学习策略基本知识训练方法、为学员创造策略实践机会并提供指导、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经验、让学员尝试应用策略完成某些学习任务或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等。该培养形式的优点是将策略介绍、学习与讨论、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但该培养方式需要安排专门时间,不少活动需要有多名辅导者同时参与和指导。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讲座式:举办专题讲座。可以邀请学习策略方面的校外专家或校内在学习策略方面有研究的教师向学习者介绍、讲解英语学习策略。这种形式受益面较广、比较灵活、容易安排,但同时也存在不够系统、不易进行实践与应用等缺点。如果能将讲座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形成系列讲座,并在每次讲座结束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则会增强效果。如阅读一定量的有关英语学习策略的文章、利用学习策略诊断工具诊断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反思和讨论自己的英语学习状况和策略应用情况、写出有关自己英语学习体验的报告等。
  交流式: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由班主任或院系有关领导根据需要而安排组织的学生英语学习经验交流和讨论活动。可以将“交流式”作为指导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形式,因为该形式消除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比较符合他们的“口味”,容易模仿与借鉴。但由于学生在知识、经验方面的局限,其学习策略总结不一定系统和科学。另外,他人的成功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因此,最好请关教师也参与交流,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鉴于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目前被动学习倾向比较明显,学习效率和效果不够理想,专业综合创新能力相对低下的情况,有必要加强英语学习策略教学及其研究。学习策略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应用能力,即根据不同情境以及自身特点和需求等,创造性地选用学习策略(优化组合已有策略或创生出新策略)解决英语专业学习方面以及专业领域或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应用能力是一个具有明显属性的过程,它对于提高我国英语专业教育质量和外语人才培养质量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鲁吉.学习策略教学与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新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08(6).
  [3]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Cohen,A.D,Susan J.Weaver.Styles-and Strategies-Based Instuction:A Teachers’ Guide [M].Bing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6]McDonough,Steven H.Strategy and Skill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M].London:Edward Arnold,1995.
  [7]O’Malley,J.M.,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j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8]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M].New York: Newbury House,1990.

上一篇:浅析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