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性的对策探讨(2)

2016-04-09 01:00
导读:3.2 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受到公平 鉴于弱势群体的特殊性,对其实现教育公平的方式或途径也应有所不同。中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突出地表现为贫困生的

  3.2 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受到公平
  鉴于弱势群体的特殊性,对其实现教育公平的方式或途径也应有所不同。中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突出地表现为贫困生的教育公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通过的平衡发展消除经济上的不平等,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短期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依靠转移支付,对低收入家庭的学生给予适度财政资助;另一个是疏通贫困生贷款渠道,用提前支取高等教育预期收入的一部分支付现在的高等教育。
  3.3 加强政府对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力度
  继续稳定高等学校收费标准,严格规范高等学校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与招生录取挂钩等各种形式的乱收费现象。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学院、独立学院、异地办学和专升本等办学行为的规范和。落实责任,禁止挪用、截留、挤占、平调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制度的建设。
  3.4 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
  从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出发,收费的高等教育比的高等教育更能体现教育公平,并且高等教育学费标准应与大多数家庭的支付能力相匹配。在中国高等教育总收益中,75%为受教育者的私人收益。这表明中国高等教育主要提供了私人效用,其私人产品属性较强。一直以来,相关主管部门对各高校的收费标准实行严格的上限控制。目前学费的最高标准是生均全部教育成本的25%,这种比例关系是相当不合理的。考虑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即使不能严格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分摊教育成本,但目前的收费标准仍然显得过低。目前高等教育的学费标准已经超出社会大多数家庭的支付能力,因此,现阶段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就必须从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入手,积极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提高高等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和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其具体途径有开展严格的成本核算、建设节约型校园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5 教育券制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可选途径
  教育券又称为教育凭证,是教育领域中试行的一种代币券,是政府将用于教育的经费以凭证的形式直接发给学生或家长而不直接划拨给学校,学生或家长可用此支付所选学校的学费和相关教育费用的一种支付形式。实施教育券制度,打破了原有的共教育经费的分配方式,使得教育经费与学习者个体(学生)直接相关联,从而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推动各个层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提高。
  应当明确,教育券是用来资助教育事业的,然而它的作用远远不只是对教育事业的资助,因为对受教育者而言,教育券为其完成基本的学业提供了保证,教育券使受教育者可以自由选择他认为满意的学校成为可能;对学校而言,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可以凭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吸引更多的教育券,增加创新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对教育事业而言,教育券流通中产生的竞争体现了自由竞争的原则,有利于探究教育活动自身的规律和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券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发展脉络:一种就是弗里德曼主张的机制路线(无排富性路线),通过教育券的发放进行校际之间的教育质量竞争,开拓教育竞争市场,进而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效率,促进教育的发展;另一种就是政策机制路线(排富性路线),通过教育决策部门制定进行有效控制,帮助低收入家庭、弱势群体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上述二者并不矛盾,因为二者存在的前提条件不同,前者强调学习者选择的自由,强调以市场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这是以充足的教育财力为保证的,是以社会经济发展较高层次为前提的,它是教育资源配置的较高层次;而后者关注低收入家庭获得平等受教育机会,是以保证社会公平为前提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教育券是将教育的社会公平和教育的效率公平有机地融为一体,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新创举。在中国这个具有特殊国情的背景下,应该实施以排富性为主的教育券计划;应在确保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的前提条件下实现教育竞争,提高教育效率。教育券首先要关注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梁德智.科学发展观与建构和谐教育[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78-82.
  [2]@丁长峰.教育券与教育公平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31-34.

上一篇:浅谈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和发展现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