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2)
2016-04-27 01:02
导读:第二,学生对评教的认识不足。很多高等学校在学生评价教学之前没有建立评教体系或未对学生进行评教,尤其未说明评教对学生自身和对教师个人成长的
第二,学生对评教的认识不足。很多高等学校在学生评价教学之前没有建立评教体系或未对学生进行评教,尤其未说明评教对学生自身和对教师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因此,部分学生根本没认识到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认为这项活动仅仅是抓教师把柄的好机会或者有的学生认为评教和自己无关,在填写评价表时,要么有意无意地打低分、打高分,要么草草了事,这样的评价结果其可信度较低。同时,学生兴趣、价值观、师生关系、教师本身、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对学生评价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缺乏对学生进行评教理论和评教方法的指导,评教工具设计不合理。评教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但很多学校没有安排专门的评教人员组织学生进行评教,往往都是非教师层的者担任评教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或者干脆由教师把问卷带到班上,由学生填写完后再由教师收回。此外,评教方式单一,有些是在网上评教,有些是以纸制问卷的形式,这些都缺乏必要的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的指导。
第四,学生评教及其他评教体系相互间整合不规范。在评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注意的不是教师评价的整体系统,而过于注重学生评价系统。事实上,评教的方式还有很多,学生评教只是评教的一种方式,它需要和别的评教方法结合起来,把评教的功效发挥得更大。
三、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对策探讨
1.加强学校自身的建设,把学生评教纳入改进教学的制度中。学生评教作为加强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能只看重结果。评教结果不能仅作为教师评职称、进行奖惩等的一个参考指标,评教主要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这就需要学校要加强自身建设,把评教纳入制度范围,强制性地规定评教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在评价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对好的行为或方式,要组织人员进行学习,对不好的行为或方式,也需要用学校的制度来阻止其继续发生。真正做到:评教是激励,评教是监督,评教是改进教学的手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提高学生对评教的认识。学生作为评教的主体,其对评教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其评教的态度和积极参与的程度。要提高学生对学生评教的认识,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否使学生学到知识,教学方法是否适合他们,有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最清楚,因此他们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也最有发言权。其次,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有权力评价教师的教学。参与教学评价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由于其分担了部分,评价教学也是他们的权利。再次,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对教学进行评价,最终的受益者是他们自身。为提高学生对评教的认识,笔者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加强评教的宣传工作;二是把学生评教纳入制度范围,以制度来管生不规范的评价,对一些有疑义的评价应该抽样进行谈话了解情况,真正做到公正合理的评价。
3.确立科学的评教内容,制定科学的评价量表。评教是否有效与评教表的内容是否合理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很多高校所使用的评教表的内容,没有涉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关,还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关。所以,评价一个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评教表中应列入这一内容。其次,评教表应该随课程的内容而设定,不能所有课程都以同一套指标来评价,即使有这样的指标存在,得出的结果也没有针对性,不能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师所采用的课堂控制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文科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而理科课程的教学则注重习题的讲解,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不高。再次,高校的评教体系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加入新的符合现在大学生的内容或删去一些已经过时的内容。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制定科学的评价量表应该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学校应建立一个专门的评教部门。评教部门不只是在学期末临时组织评教,而是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评教,平常也要接受学生对教师各方面表现的反馈。制定评价量表应该遵循以下几点要求:首先,应该尽可能地把
评价指标设置得更细致、具体。其次,在评价教师的同时,应该在量表中添加学生自评的项目。最后,量表的制定应该有学生参与,让量表的内容尽可能通俗易懂。
4.科学处理评教结果。评教结果是教师最关注的,对结果处理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对学生评教的态度,关系到能否实现评教的目的,关系到学生评教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首先应该对评教结果确认后进行公布,对一些有异议的结果要进行复审,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其次,应该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学生,征求学生的建设性意见,师生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学校管理者在处理这些评价结果时,不应该把评教结果作为教师评审职称、获得奖惩等的重要指标,而应该把握适当,挖掘更多的评教方法,使学生评教与其他方法结合,形成完整的系统来进行评教。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
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王永林.学生评教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教育科学,2005(1).
[3]邓菊香.学生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及其科学应用[J].教育与现代化,2005(9).
[4]姚利民,邓菊香.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之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