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办高校教师的情绪劳动(2)
2016-05-14 01:03
导读:(1)情绪劳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产物。教师因个人问题而引起的情绪活动,不属于情绪劳动。情绪是可以传染的。作为教师,应该用情绪劳动来感染学
(1)情绪劳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产物。教师因个人问题而引起的情绪活动,不属于情绪劳动。情绪是可以传染的。作为教师,应该用情绪劳动来感染学生,改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劳动主要包括:友善、真诚、期待、鼓励和尊重,等等。情绪劳动表达得好,学生反应就热烈,教授效果也就良好,教师则容易产生成就感;相反,如果情绪劳动表达不佳,那么课堂效果肯定不好。
(2)情绪劳动是有目的地表现情绪来影响他人情绪的过程。教师的情绪劳动为教学服务,需要在备课环节中进行设计,不能随心所欲地胡乱表达。另外,情绪劳动也是教学机智的表现,在课堂上妥当地处理突发事件时,应做出合理的情绪反应,强
化学生正面、积极的行为,弱化、制止其消极行为。
(3)教师情绪表达规则。在面对学生时,情绪的表达应该符合教师职业和学校的要求,不应反动,不应诋毁学校,不发牢骚,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4)情绪劳动的多维度性。情绪劳动包括情绪表达频率、对表现规则的重视程度、要求表现的情绪差异和情绪失调四个方面:①情绪表达频率就是在工作中要求表现情绪的次数。教师的情绪表达频率是比较高的,需要整整45分钟;②重视情绪表达规则。高校教师的教学至少需要一个学期。这样长时间的交往,必须付出更多的情绪劳动。因为,这种交往需要更多的人际感情,为控制感情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③情绪的多样性就是在情绪劳动中表现不同的情绪,如喜怒,爱憎,冷漠或同情,等等。教师通常要表示和蔼、友善的情绪。在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时,应该表示不满甚至气愤;④情绪失调。如果教师被要求表现他们无法真正体验到的情绪,那么就有可能产生情绪失调。有些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教师不尊重,教师很难做到对他们的认可和赞赏,也就很难表达出相应的情绪。这是导致教师出现不良情绪和体验的重要原因。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发挥情绪劳动的积极作用 情绪劳动是教学过程中所必须的,有它积极的一面,比如改善教学效果。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让教师
长期感到压力的存在,导致不良情绪体验和不健康的产生。如何利用情绪劳动,要从教师按照职业的要求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控制和表达的过程来分析。
1 自主调节。这种策略把情绪看作是一种自主的体验过程。一个真心喜欢教师职业的人,站在讲台上,会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喜欢教学的过程,对学生友善。在这种情况下,情绪劳动是以自动模式来完成的。在感觉到某种情绪时就会自然流露,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劳动不需要有意识的努力。
2 表面扮演。情绪是由主观感受、心理反应和表情行为等几个部分构成的。表情行为包括面部表情、语音和姿势。表面扮演意味着内心的感受与外部表情之间的分离,但不失为一种策略。教师作为一个自然人、人,会因某些个人问题而情绪不佳,但这些情绪不能带人教学中,仍然要微笑、友善,这就是常说的“陪笑脸”。对于一个表面表演水平较高的教师来说,掩饰情绪是比较容易。但是,如果扮演拙劣的话,就可能被对方识破。需要指出的是,以表面扮演压抑内心的感受,只是权宜之计,长期使用会造成角色失调,产生不良情绪和体验。
3 深层扮演。为了按要求进入角色,要尽量去体验必须产生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表情、行为应是发自内心的。此时,不仅要对表情、行为,而且对内心感受都要进行。积极的深层扮演策略,就是要求教师作出努力,精心调控情绪,做到表里如一。教师需要调整对行业以及对学生的认知,理解学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4 失调扮演。这种策略要求教师保持平静的中性心情去应对各种刺激,以便集中精力去完成主要任务。表面上表现出职业所需的情绪,而内心仍保持中性,对高校教师尤为重要。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课堂纪律、听课情况可能不尽如人意,这时应该保持内心情绪的中性,以确保有清醒的头脑,在整个教学过程出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逐一表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四、有关情绪劳动的几点建议 关于民办高校教师的情绪劳动问题,笔者分别从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1 对民办高校管理者的建议。
(1)
招聘环节。资源部门在工作分析、评价和薪酬设计中应考虑工作的情绪劳动。招聘时,除了对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的把关以外,还要注意应聘者的性格和对教师行业的认知程度,选拔适合情绪劳动的教师。如果一位教师的性格比较内向,寡言少语,即使他很认真、很努力地备课、教学,但也有可能因最终不被学生所认可而辞职。
(2)
培训环节。除了性格和认知因素,还有教龄、阅历的问题。学校有必要聘请相关专家开展这方面的培训,从而把握学生的特点,学会管理教学中的情绪,加速教师的情绪社会化过程,提高教师的情绪工作能力。
(3)
校园的建设。营造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实行开放的管理,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与自由度,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这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动力,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以区别教师的教学效果,体现竞争精神。如果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良莠不分,易使他们陷于平庸、懈怠。
2 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建议。
(1)对教师职业建立合理期望。民办高校教师也是社会人,不是圣贤,能力是有限的。尤其在民办教育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作为民办高校的教师个体,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清醒的认识,不可抱以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把按照科学的方法达到职业要求作为自己的基本目标。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勇于面对现实、正确认识不良情绪的症状,分析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必要时,民办高校应进行相应的心理
辅导。
(3)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为缓解负面情绪,需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如鼓励教师多参与社会活动,拓展交际圈。多与邻里保持联络,获得理解及尊重。多与同事联系,分享教学经验,等等。
参考文献:
[1]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
[2]姚鹏,浅谈当代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J],教育探索,2008,(8)。
[3]吴冬梅,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特点和方法[J],首都贸易大学学报,2006,(6)。
[4]文书生,西方情绪劳动的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4)。
[5]詹延尊,凌文辁,情绪劳动的影响效果及评估[J],商业时代,2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