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中国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略(2)

2016-05-14 01:03
导读:1.民办高校应根据学校的目标定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类型和办学特点,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师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特征,制定有计划、有目的、

  1.民办高校应根据学校的目标定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类型和办学特点,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师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特征,制定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长期性的教师培训方案,并制定具体的培训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2.完善民办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国家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5]。民办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应适应教师培训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加强针对性,改变低效状态。
  3.民办高校应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在职培训进修是学校除薪水以外给教师的最大福利[7]。教师的在职培训与人员优化是民办高校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开展民办高校教师培训,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民办高校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
  提高待遇是挽留人才,使民办高校教师能够全心投入工作的必要的条件。提高待遇也代表了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尊重以及对其价值的认可。民办高校人才流动频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收入方面的。因为经济收入的高低,不仅意味着生活条件能否改善,在心理层面也常常使教师产生价值得不到真正体现、认可的失落感。设想一位教师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却没有归属感、成就感,即使他没有离职,也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谈不上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了。高校教师的待遇问题确实会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民办高校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教师待遇提高可以帮助教师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继而树立比较牢固的职业信念,提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动力,同时也使教师从教师这份职业中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有强烈职业信念的教师才能够实现自主的专业发展并将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真正结合起来。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三)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
  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评价和科研评价。一般源于四个主要目的: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奖惩机制;完善师资制度。目前中国民办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还很不完善,民办高校应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
  1.民办高校应注重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方式,重视评价过程,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不同。终结性评价是结论性的评价,往往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性评价方式,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是一种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方式。因此,民办高校应注重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更能体现出与人文精神,更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2.要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充分考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客观差异性,根据专业性质、课程特点、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科研评价标准,由标准的绝对统一转向相对统一。在教学评价中,要改变评价主体由学生单方面组成的局限性,由学生“单维度评价”转向由领导、专家、同行、学生及教师本人参与的“多维度评价”,教师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以排除教师在坚持质量标准的态度上产生顾虑。同时也要讲究评价方法,由注重“量化评价”转向注重“质性评价”,以充分体现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这种由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共同参与的方式达成的评价共识,教师会更乐于接受和主动改进 [8]。
  3.关于评价结果的运用,在对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职务任免和进行教学科研业绩考核时,要科学合理运用这两种评价结果。
  (四)民办高校教师要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我学习的过程,是教师自主发展的过程。受长期以来教师和研究界普遍关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民办高校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没有在改革中得到发展和提升。民办高校教师应改变观念,树立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对自身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民办高校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制订专业发展计划,主动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依据,而且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教师对专业发展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认同感,达到何种程度等一些因素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意识、情感与能动作用。
  民办高校教师应表现出实施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管理自我专业发展,并善于合作。教师在和谐互动的合作氛围中,不断实现自我又不断超越自我,进而重新塑造自我,并增强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信心。
  (五)民办高校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高校教师的三大任务是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为服务,在以教学为主的民办高校,教学更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教学和科研应是统一的。教师不能因为科研而放弃教学,也不能因为教学而忽视科研。
  教师要积极反思,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够不断地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或提炼出教学问题,并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提出假说,通过教学实践假说,直至问题解决。在这一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过程中,教师的创造个性与教学学术能力就能得以发展,并始终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处于动态、开放、发展的状态。可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积极的、坚持不懈的、有效的反思的过程。研究的品质是新时期的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教师要善于研究。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教师若失去了研究与思考的能力,也就失去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教材、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也包括实践过程。正是在对教学问题的有效研究中,教师提升了教学学术水平,形成了思想和对策建议,化为了教师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民办高校教师只有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具有实质意义。只有将教学和科研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才能提高民办的质量。
  三、结语
  总之,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内容,在民办高校的政策、、制度、氛围等外在因素与民办高校教师自身内在因素的推动下,民办高校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将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将能满足民办高校对教师的要求,更好地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6.
  [2]林杰.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6,(1):57.
  [3]陈碧祥.中国大学教师升等制度与教师专业成长及学校发展定位关系之探究[J].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14):163-208.
  [4]王萍.高校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及其途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4):120-122.
  [5]张宏玉.论中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其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6):87-97
  [6]魏红,程学竹,赵可.科研成果与大学教师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87-88.
  [7] 贾少华.民办大学的战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40.
  [8]胡益波.地方性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42.

上一篇:浅议民办高校教师的情绪劳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