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文章较系统地阐述了大学生诚信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大学生出现不诚信记录的原因,同时提出面对诚信危机,应弘扬传统诚信美德,重视加强诚信教育,丰富诚信实践,真正培养具有信用资质、诚信精神的新一代大学生。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2001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的《公民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范,诚信包含于其中。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指出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当前,尽管高校大学生诚信道德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发生在个别大学生身上的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明礼诚信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的基础。理想信念既是一种思想认识,又是一种庄严承诺,还是一种实践行动。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和事业,树立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
2.诚信作为一种基本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无诚业难立,无信事难成,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立身之本,处世之道。一个学生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的“通行证”。江泽民同志说:“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就不能健康发展。”大学生只有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础,才能成为高水平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才能承担起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大学生诚信缺失方面的突出问题。首先,作弊,屡禁不止。除了传统的考试偷看书本、传纸条、交头接耳等作弊手段外,一些大学生利用手机短信、网络等高科技手段作弊,怪招迭出。更有甚者,以能充当“枪手”为荣,把充当“枪手”作为致富的捷径。笔者对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的表明,有30%的大学生承认有过考试作弊行为,5%的学生承认当过“枪手”。个别学生为了能考试过关,更是托关系、送礼品,希望教师能够在分数上“高抬贵手”。另外,抄袭他人作业、下载论文据为己有等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作弊现象大有由个别向群体发展的趋势。
其次,制造虚假履历。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日趋滋长,入党、评优、竞选学生干部的动机不纯,虚荣心严重,这在就业问题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自主择业,包装自己、推销自己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但一些大学生不去努力体高自身素质,而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在中“注水”。如有的学生把别人的四、六级证书、等级考试证书、奖学金证书及其他一些荣誉证书,改名换姓复印,把它变成自己的“辉煌经历”,欺骗用人单位,以达到应聘的目的。
再次,经济信用不足。当前,国家对大学生有多项资助政策,资助力度很大。有些本身不困难的学生为了得到资助,弄虚作假,编造谎言,开取虚假证明,冒充困难生骗取国家助学金。有的明明家长给了学费,就是不向学校缴纳,恶意欠交学费,供自己挥霍。这些都表明高校学生对信用的认识不足,诚信意识淡薄。
2.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首先,社会大是诱发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当前,社会上不讲诚信的现象较多,涉及领域广泛。在经济领域,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在政治领域,一些干部谎报政绩,欺上瞒下;在学术领域,剽窃他人成果、学术造假现象屡见不鲜;在人际交往中,言而无信、互相猜忌、急功近利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负面因素成为一些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其次,高校教育的偏颇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部原因。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智育,忽视德育,只把追求高升学率、及格率当做根本任务。对道德教育则重视不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往往是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不能贴近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在道德实践中,重思想塑造,轻行为实践,依考分取人,使教育脱离实际,造成学生“知”“行”分离等。对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特别在讲解诚信问题上容量不够、深度不够、魅力不够,学生的诚信意识得不到强化,造成部分学生道德素质低下,诚信度缺失。另外,部分教师素质不高,诚信育人的观念不强。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传授文化知识,而忽略道德教育,尤其是在对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方面观念淡薄。一些高校为了提高英语四、六级过级率,对替考者、抄袭者视而不见,为了追求就业率,对推荐表的“注水”包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的学校以不交就业证明就不许学生领取手续相要挟,逼着部分学生弄虚作假提供就业证明。
再次,家庭教育的缺陷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个人的诚信品德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家庭是诚信教育的第一学校”。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却忽视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是导致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在当前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情况下,有的大学生不重视思想品德的自我塑造,是非观念淡薄,意志薄弱,缺乏自我约束,容易迷失方向。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学生在诚信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对各种不守诚信的行为深恶痛绝,却又“身体力行”,这种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行为是诚信教育的难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诚信的启发、熏陶和教育。把诚信意识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 “邓小平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有关课程中强化诚信教育的内容。其他课程教学也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2.建立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赏罚纪律,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以其作为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研究生保送、入党人考察、信用贷款、优秀毕业生评定等行为的主要依据。现在部分高校已经在试行“信用”,通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拓展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经历和主要成绩的客观记载,建立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评价和社会认同机制。证书可作为学生评优、综合测评和毕业的主要依据。这种制度日益受到高校、大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学校还可建立诚信的褒扬奖惩机制和信用制度,加强对诚信者的奖励、褒扬和对失信者的惩罚和贬斥,积极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校园诚信文化氛围。诚信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通过,实现他律和自律相互促进,从而形成诚信受尊重,失信遭鄙视的良好风气。
3.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楷模作用。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教师首先必须诚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中,教师要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绝不能敷衍塞责、弄虚作假。每一名教师既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学生,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启迪学生、感召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