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08-09 01:1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关于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阐述了高校勤工俭学工作的目
摘要:阐述了高校勤工俭学工作的目的及意义,指出了当前勤工俭学工作中和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论文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 ;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改革的深入,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的陡增不成比例,图书馆员相对不足,同时高校贫困生问题凸显,在校学生中约有20%的人为家庭贫困生。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减轻负担,许多高校从有限的的资金中拨出一部分用于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高校众多的勤工俭学岗位中,图书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大学生的青睐。勤工俭学工作自开展以来,表现出极大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和加强对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值得我们去探索。
1 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目的及意义
1.1 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图书馆面临着读者人数大量增加、文献成倍增长的状况。在读者群不断壮大、服务时间不断延长、服务项目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不断深化的前提下,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较此前有了大幅提高,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并未得到同步增加。而勤工俭学学生的出现,有效的缓解了这种现象。成为图书馆新的资源。同时他们又来自普通大学生中间,最能代表大学生读者的呼声,最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能把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图书馆,又能在读者之间宣传图书馆,使读者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图书馆,便于图书馆和读者相互沟通和理解,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
1.2 开展勤工俭学有利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中国大学排名
勤工俭学是指在籍学生在校期间,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取一定报酬,解决自己的生活困难从而使自己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有偿服务活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是大学生直接接触、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由于勤工俭学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生活的窘迫会使他们感到自卑痛苦、精神负担重,影响身心健康,而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可以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树立自信心,把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精神文明的家园,是进行素质的重要阵地。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能使他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通过在图书馆业务岗位上的锻炼,磨练了意志,理解了人生的价值。大学生在人际关系、自我管理、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 目前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管理模式
大学生在图书馆勤工俭学,其工作内容大多是非技术性的体力劳动,经过短期培训就能很快胜任。高校对勤工俭学的管理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设立一个勤工俭学
办公室对勤工俭学集中管理,另一种是由各用人单位自行管理。勤工俭学薪酬管理模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全校勤工俭学办公室统一发放;另一种是由各用人单位自行发放。
3 勤工俭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除了一些需要定时值班的岗位外,图书馆的勤工俭学岗位一般不要求定时上班,学生只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即可,这样学生就可以灵活安排课余时间进行工作。但是由此也带来一些问题:遇到学习任务繁重,
临近,外出等情况时,有些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处习与工作的关系,对待工作的态度比较随意,其工作任务自然就无法按时完成。有些学生甚至没有请假就长时间离开,需要临时找人顶替,势必影响工作进程。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2 工作质量参差不齐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使部门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每个人悟性不同,工作责任心不同,因此工作中的质量也会出现参差不齐。大多数同学都很珍惜难得的工作机会,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但也有少生由于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没有把自己定位为工作人员,而是认为勤工俭学是一个补贴性的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
少且辛苦,于是在工作中出现拈轻怕重、偷工减料、拖延时间,甚至多报工作时间的现象,在学生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