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 生命生成 教学主体 教学过程
论文摘 要: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本质观是高等学校教学论的核心。文章依据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探讨了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本质,即生命生成,并追溯了其前提,揭示了其现实意蕴。生命生成观基于生命的自由性、全面性、生长性,给予了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新的认识,诠释了生命互动与渗透的教学观。
教学过程的本质历来是诸多学者们讨论的热点,长期以来形成了诸多的观点,如特殊认识说、双边交流说等,这些学说在不同的理论依据下,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教学过程本质,对深化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作出了贡献。但是在教学过程的专门研究领域,尤其是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研究领域内,对其本质还是缺乏研究。因此,随着高等学校教学实践的日益丰富,有必要加深对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以此完善高等学校教学理论,高等学校教学实践。
一、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本质的内涵
(一)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本质的独特性:“三个统一”。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既具有一般教学过程的特点,表现为教学过程的共性,又反映高等学校教学的特性,表现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和其他类型的教学过程一样,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课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学生和教师等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遵循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这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般性。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则表现为诸多的教学过程因素中带有高等学校的特点,蕴含着高等学校特性。王伟廉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认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在于:它是认识已知和探索未知的统一过程,是在教学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过程,是个体认识化和社会认识个体化的统一过程。这些特点正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其他教学过程的本质区别,呈现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基于此,对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要兼顾教学过程的一般性和高等学校的特殊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起点:完整意义的人。
在认识过程中还应注意一点,教学过程要造就完整意义的人,这是把握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内涵的前提。完整意义的人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拼块,而是能够把知识的习得、知识的生成、知识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的人;完整意义的人不是现代科技理性权威下的人,而是回归于人的本质,把生命的整全、自由、成长、发展作为终身目标的人;完整意义的人是生命生成的人,他以生命自由为前提、生命整全为范围、生命成长为过程、生命发展为目标。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本质一定要把造就完整意义的人作为其建立理论的逻辑起点。
(三)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本质:生命生成。
通过对以上讨论基点的叙述,我们认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生命生成。生命的生成是人的生命自由成长、自由发展的一种状态。人不局限于本能,他在意识的支配下能够打破本能、现实的束缚,不断将应然转变成实然。意识支配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使人的发展具有了无限的可能性。因此,人作为人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本质,人的本质没有先前的预设,也没有最终的完成,而始终处在生成中,生成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人作为一个整体就像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一样,是不能成为探索对象的。每当他被认识时,是他的某些外观被认识,而不是他本身。”人的生命生成以生命自由为前提、以生命整全为范围、生命发展为目标。(1)生命生成以生命自由为前提。生命具有潜在的成长、发展的可能性,一经现实条件的具备,这种可能性就转变为生命生成的现实性。教学是促进生命生成的有效途径,其过程就是对生命之性的扩充、蓄养,是生命之性从潜在变为现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尊重生命之性为前提,发挥学生生命自由之权利。(2)生命生成以生命整全为范围。人的生命是人存在的一种状态,它是一个包含各个生命元素的大系统。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自然生命的生长人作为生物体的物质特性的成长;精神生命是人作为一个社会价值体的精神特性的成长。要培养完整的人,教学更要兼顾人的自然生命特性和精神生命特性,培养周全、完整的人。(3)生命生成以生命发展为目标。生命是生命共性和生命个性的统一体。生命共性表现为诸多生命体所具有的普遍的、一般的生命特性;生命个性反映生命体所具有的独特的生命特性。生命共性孕育生命个性,生命个性反映生命公性。生命的发展就在于生命共性基础上的生命个性的彰显。教学的成效主要体现在生命个性的彰显、生命价值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