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 大学教学 二语习得 语言输入
摘 要: 语言的习得需要大量的语言材料,如果没有一定的语言输入,势必会从根本上影响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本文在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基础上论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入。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且颇有争议的二语习得模式——“监察模式”,它包括五大假说,即习得与学习假说、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Krashen将他的五大假说进行了汇总,并作了细致的描述和论证,尤其肯定了输入假说的重要地位。他认为,输入假说“也许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唯一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因为它回答了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怎样习得语言,尤其是外语。语言输入的作用就是激活大脑中的习得机制,而激活的条件就是恰当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Krashen还强调,语言使用能力如口语,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语料之后自然获得的,并且同样也能获得必要的语法。可见,可理解语言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教师的最大职责就是让学生接受尽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语料。
大学英语主要讲授系统的基础英语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训练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进行高级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大多数学生通过基础阶段综合英语的学习基本能达到课程大纲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但是一旦遇到不熟悉的主题或情境,他们的表达,无论是口头的还是笔头的都受到相当的限制,不知道怎样用地道的英语去说、去写,所输出的语言中常常出现语法错误,甚至会自己“创造”出许多中介语的表达方式。这都说明他们的语言输出离目的语的准确性和流利性相差还远。其主要原因是在现有的第二语言习得环境中,学习者缺乏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加上教学方法的偏向等因素,使得学习者的语言输入严重不足,并由此导致语言输出质量问题,以及语言应用能力薄弱。如何增加学生的有效语言输入,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一大问题。根据Krashen的观点,理想的外语课堂要既使学生获得更多地使用目的语的场所和机会,又让学生沉浸于使用目的语的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这种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的外语课堂要自然而注重内容,内容要具体而不抽象,并提供各种模式供学生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