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改革(2)

2016-12-06 01:02
导读:(3)课后巩固。课文讲解之后,学生从语言和知识两方面都做好了输出的准备,因此可通过输出强化输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语
  (3)课后巩固。课文讲解之后,学生从语言和知识两方面都做好了输出的准备,因此可通过输出强化输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课文;或设计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首先学生写初稿,重点是内容的表达;之后进行小组互评,主要是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各段的大意;接下来学生进行自评,如修改语法错误、查看有无与主题无关的词句或段落等;继而教师给予书面反馈,重点就篇章、结构内容等进行评改;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再次修改,再次反馈,直至最后定稿。这一过程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反复的交流,学生加深了印象,使语言处于一种活化状态。这样的写作练习,有利于将语言输入产生的语言能力潜势有效的通过语言输出转化成外在的语言交际能力,强化通过阅读和讨论所获得的词汇、语法和语篇等知识,最终促进能力的提高。 
  4.优化评价体系。为了使和评分真实的反映学生水平,检查教学效果,评估教学质量,在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的同时,以形成性评价为辅助。综合课程的不仅包括期中、期末考试,还应含有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等方面的考核,以此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尤其是调动基础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使评价更为客观、。 
  5.加强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是语言的土壤。文化学习可以使人开拓视野,避免采用母语文化的框架去阐释异邦文化,从而加深文化间的隔阂。因而,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必修高度重视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在教学中,可以由易到难组织学生模拟情景活动,以各国的一些风俗习惯,或文学作品为剧本,让学生通过互动去体会外国文化,感受英语所带来的知识和快乐。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正处于全面改革时期,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也应顺应形势,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得到重视。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与同伴协商解决。教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更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建立在合作学习基础上的各种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降低和教师责任的减少。相反,是新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挑战,要求教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表达能力,准备全面和深刻的教学内容,系统的向学生传授和示范学习策略和方法。教师还需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灵活应对课堂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也要努力提高参与意识,自学意识,合作学习等意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最终在自我、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五项技能。 
  新时期新要求,对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教学重新定位是必然的,探索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每一个担任本课程教师的职责。我们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促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胡兆欣.师专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3.崔敏,俩彩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综合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上一篇:谈生命教育观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