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科教学资源价值,利用恰当的学科素材,开发潜在的素材性生命观资源,实践、探索学科教学中落实科学生命观教育的落实原则和落实方法, 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关键词:生命教育观 教学 渗透
一、高中英语学科虽然是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但仍然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英语学科学习基础并不是很理想,教师如果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教学, 学生就会遭受打击,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上是不可能成功的,继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同样,教师也会因为长期不能获得成功感,而享受不到生命成长的快乐,生命教育的理念也就很难在英语教学中得以贯彻和落实。因此,教师在课程内容的导入、讲解、活动,包括作业等环节都要依据学情来设定,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成功,逐步达到学生争取自己的成功。教师在课堂中落实生命教育观可以运用以下几个方法:点拨诱导法、主题讨论法、思考领会法、体验感悟法和实践操作法。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可能在一堂课中将所有的方法都运用到,必须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方法的选择。
例如, 高中英语教材中有一课《Looking good,feeling good》。教师就可以利用许多图片,让学生对于外表的比较,辨认哪一种是美。接着,教师可以运用点拨诱导法,让学生回答出外表美和心灵美哪一个更重要。学生往往可以通过讨论给出让大家都比较认同的答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用英语来回答问题,指导自己的实践操作,学生既感到有趣,又能学会如何真正的美是什么,同时英语的听和说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获得了成功感的同时,也就享受了生命的快乐,教师也在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的同时获得了成功感,体验了生命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