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突破商务英语学习瓶颈:论跨文化交际能力(2)

2016-12-09 01:07
导读:(2)审美习惯差异,导致误解。不了解对方与己不同的审美观、审美习惯,会起到恰恰相反的效果。比如,有一家宾馆为了吸引外宾,在做广告时煞费苦

  (2)审美习惯差异,导致误解。不了解对方与己不同的审美观、审美习惯,会起到恰恰相反的效果。比如,有一家宾馆为了吸引外宾,在做广告时煞费苦心,把宾馆作了一番描绘。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十里蛙声不断,九溪曲流潺潺”。按照我们的审美习惯,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幽美、娴静的环境,是人向往的去所。然而,英美人讲究的是privacy,他们讨厌吵闹声,包括这里的蛙鸣声。因此,可想而知,这家宾馆的外宾定会寥寥无几了。再如人称为“龙”的传人,它历来是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而在文化中,“dragon”乃一种恐怖的怪物“mythical monster like reptile”。
  (3)对颜色和图案的偏好不同,导致误解。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装潢颜色很有讲究。意大利喜欢绿色,巴西人忌绿色,日本人忌黄色,泰国人忌红色,比利时人埃及人忌蓝色,土耳其人忌花色,欧美等国忌黑色。如果不了解这一点 ,不尊重这一颜色偏向,你就卖不出商品,当然也赚不了外汇。又如,日本人认为荷花图形不吉祥,因此,在设计商品装潢画面时如果能投其所好,就会有利于扩大出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对体态语理解不同,导致误解。不同民族的人使用相同或相近的体态语,却表达着不同的语义。比如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点头称“是”,但也有一些民族摇头称“是”。比如欧洲的阿尔巴尼亚国和亚洲的尼泊尔国,点头就表示“不”,摇头表示“是”。
  又如,美国人用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表示OK,而欧洲人将这种手势视为猥琐下流的动作。美国人两眼正视对方,眼光直接接触,表示感兴趣,波多黎各人则不正视,避开对方眼光,以示尊重,而非洲尼日利亚人甚至把正视别人看成是对人不敬的表现。
  再如,我们熟知的OK手势,在美国人看来表示“行、可以”,而在法国人眼中表示毫无价值的“零”,在日本则代表“钱”。所以,我们在交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某些非语言手段的非普遍性,以及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区性,以便尽量避免造成歧义。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另外,体态语也是随着文化的改变而改变的。比如,在中国,年轻的同性朋友挽着胳膊在马路上走,被看成是朋友之间关系密切,而在美国,则有可能被误认为是同性恋者。
  四、 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①在学生的教材中应当加入有关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内容,多开设一些、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课程。
  ②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还可通过给学生观看英语录像、讲座、电影,阅读文学作品,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等渠道以达到目的。
  ③课堂上多组织学生就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文化习俗的区别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能力。
  ④课外多鼓励学生与母语是英语的外国人进行交流,多阅读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书籍,并且广泛阅读一些文学作品或故事剧本,提高其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⑤定期举办有关各国文化习俗方面的讲座。如有可能,举办夏令营等活动,送学生到外国学习,和当地人生活一段时间,切身体会各国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不重视文化知识,显然会落后于客观的需要。所以,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了解和熟悉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以达到更顺畅交际的目的。
  
  :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2(5).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孟宪英.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J]. 辽宁高职学报2004(6).
上一篇:英语素质教育的思考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