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语校本教材使用有效性初探(2)
2016-12-21 01:00
导读:(二)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因材施教 《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习的过程应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
(二)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因材施教
《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习的过程应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主张“体验、实践、参与”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进行校本教材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教师一定要做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做到动态的管理,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加以指导。如:期中后,本人根据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成长记录,为学生选择校本学习内容,和学生一起制定校本
学习计划。本人在所教的不同班级里,理科班的目标生和非目标生,文科班的目标生和非目标生,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别制定了不同教学计划。分配各学生独特的任务,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校本教材学习任务。本人在这四类学生中各选了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召集管理本小组的学习进展,同时把学生的学习动态反馈给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任务设置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操作性强且富有趣味性。如小组讨论、互评作业、采集信息、小组互查、小组竞赛、角色表演、演讲、复述等,这样可进一步促进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及时指导到位
在进行校本教材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任务都要合理制定,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明确重点和难点,注意知识的整体性,顺序性。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水平来制定任务,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实践经历,不同的结论”的展示过程中来发现问题,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实践完成任务。因为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为这部分同学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例如在进行第四章《英语五种基本句型》的教学时,我根据理科班学生的英语水平,把他们分为3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惰不愿动脑筋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就进行课余时间个别
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满足了获取知识的需要,启迪思维,培养学习能力,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形象转变为新型学生的引导者、塑造者,新课程实施中的直接参与者,正在研究者和努
力学习者。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校本教材的使用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教师只要结合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潜心探究,寻找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教材使用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お
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Z].(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朱纯.
外语教学心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3. 周小山.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