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充分发挥课堂有效讨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2)
2016-12-24 01:12
导读:2.组织严谨的原则。这要求教师课前对书面教材解读要深刻,对学生把握要到位,对课堂讨论的话题和目标定位要准确;教师要对课堂实施高效的运作,
2.组织严谨的原则。这要求教师课前对书面教材解读要深刻,对学生把握要到位,对课堂讨论的话题和目标定位要准确;教师要对课堂实施高效的运作,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因此在课堂讨论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从呈现到实践都要环环相扣,不能有脱节现象。
3.分层实施的原则。每个班级的学生受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成绩高低参差不齐,所以把握好学生的梯度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课堂讨论的活动中,教师要面向全体,不应把目标锁定在少数尖子学生上,而是着力于阅读水平中等的学生,注重两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区间,防止有人旁观或有人垄断。
4.反思指导的原则。波斯纳(Posner,1989)提出教师的培养模式:经验+反思=成长。它也可用在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过程的反思操作指导,即我们经常所说的及时反馈与评价。课堂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应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反馈气氛,增加反馈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策略、方法,获取情意、认知和智力等方面的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节和提高。
5.情感贯穿的原则。新课程注重情感对学习活动的调控功能,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学习活动离不开积极情感的激发、维持、强化和调控。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行有意义的构思。讨论结束后,则要以表扬为主,教师既要不惜使用“Perfect! Excellent! Good job!”等评价语,还要有的放矢辩证地指出讨论中的不足,少批评,增添其多多参与课堂讨论的信心。
四、结束语
课堂讨论是学生消化、吸收及运用已学知识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巩固技能的方式之一。新课程强调教师应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现在广泛采用的课堂讨论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中,课堂有效讨论的设计要围绕英语新课程标准,做到合理,体现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价值,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高效地完成语言习得,学生的总体阅读能力定能取得较大的突破。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
[1]张行涛,郭东歧.新世纪教师素养,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兼中,俞红珍.英语心,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3]外国教育动态,第二期,1981
[4]刘骁明,余怀松.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梯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8.1
[5]高金玲.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五个要素,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1
[6]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