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2)
2017-01-18 01:10
导读:3.面对生词和短语时,要凭借周围熟悉的生词及语言环境,语感进行贯穿全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完全猜出该旬的含义,最终完整阅读全文。 二、在阅读过
3.面对生词和短语时,要凭借周围熟悉的生词及语言环境,语感进行贯穿全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完全猜出该旬的含义,最终完整阅读全文。
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阅读的心理过程看,教师还是应从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原则出发,担任好协助者、促进者的角色。教师要在课上指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种有效的方法便是“整体教学法”。他有助于学生把注意力从单纯的、分割的理解字、词上逐渐转移到从上下文整体上去理解全文的大意。第一,明确特定的阅读目的很重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就会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如快速浏览或仔细阅读,这对形成学生的实际阅读技能很重要。教师可通过设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如选择一个标题,回答一组细节问题,填写流程图,找主题句等等),使学生带着目的并采用相应方式去阅读,一般应设置一个以上的阅读任务。第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迷失线索,或有不正确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速度不当)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监督调控,给予必要的帮助。第三,学生在完成每一个特定阅读任务后,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反馈,以了解自己理解成功与否。
三、注重学生的课后阅读。学生在独立阅读之后,需要教师的帮助对课文加深理解,学习语言知识,也需要教师启发思维,提供交流个人见解的机会。教师要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但要处理语言点,还要处理相关的文化知识点;处理的方法不一定是单纯的讲解,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根据新目标规定,我们不仅要抓好课上的阅读教学,还要搞好课后的阅读,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大量的阅读还要依靠课后。课后阅读是教学的延伸。事实上,学生课外阅读量越大,他们在课文中所学的语言现象的复现率越高。这不仅巩固和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使他们获取大量的信息,同时也提高阅读技巧,积累阅读经验,这样就可以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经常给学生讲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首先要摒弃那种先看文章后看问题的做法,采用先读问题后看文章的方法。两者比较,后者不仅少看一遍文章,节约了时间,而且后者这种有目的的阅读效率会更高。阅读文章要采用“组视法”视读是由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信息,将文字反映思维直接映入脑中。要以意群、词组为阅读停顿单位,不要将视点停留在两个文字上,以求得在大脑中形成整体的语言信息反馈。
五、及时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许多学生误认为读的越慢、理解程度越高。然而,心与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阅读速度与理解之间并无多少联系。而且早有实验表面,阅读速度快的人把握文章主题大意优于阅读速度慢的人。要让学生克服逐词阅读的这一不良习惯。不妨用以下两种方法对他们进行阅读训练:一是让学生按意群进行阅读;二是让学生扩大视幅,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目前中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词汇量不足,二是阅读速度慢。新词的接触频率对偶然词汇习得起关键作用。平时的词汇知识可在重复接触中获得,所以说阅读时学生必须认识现有阅读等级中95%的词,才能做到快乐阅读。我国教学大纲对词汇量的要求偏小,学生阅读的时间又不多,导致接触词汇的机会大大减少,这些是造成学生词汇量小、阅读速度慢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情感是积极的,阅读情感中性别差异明显,年龄差异不明显,不同类型学校之间有一定差异。中学生有肯定的态度,阅读动机呈强动机状态,对外部动机、知识动机、身份动机、成就动机和刺激动机都有较高的认同度,但阅读习惯和方法上存在一定问题。由此,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四大措施:第一,由于我国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量偏小,提倡读书型外语学习很有必要。第二,要保护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对英语课外阅读的积极情感,鼓励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尊重他们的阅读兴趣,这是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教学中要格外注意学生在性别方面的差异。第三,专家学者应积极参与推荐适合不同阅读水平的材料,使学生体味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第四,教师应以受益者的形象积极向学生展示课外阅读的好处。这里我们呼吁专家和出版界的工作者连起手来,认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和出版符合学生课外阅读要求的阅读材料,为学生快乐阅读和学习英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