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再思考((2)
2017-08-12 05:43
导读:为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目前不少学校都采取发许多措施,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推动下,德育改革日益深入,思想政治工作稳步发展,学生社
为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目前不少学校都采取发许多措施,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推动下,德育改革日益深入,思想政治工作稳步发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得到加强,师资队伍和政工干部队伍得到了一定的加强,所有这些成绩都是可喜的。但面对素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仅有措施上的改变和完善,没有观念上的突破,显然是不够的。要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首先需要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上有所突破。没有观念的转变,现有的许多教育措施也是不稳固的。
在素质教育中,从总体上说,应该确立如下观念:素质教育应该是变学生的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变学生的各片面性为全面发展,变专门性发展为基础性发展,变显性发展为隐性发展,变被动性发展为主动性发展。
所谓变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就是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而是要通过科学精神的培养,树立勇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的观点,承担起创造性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和精神。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知识化、住处化的时代,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民的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谁拥有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同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没有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无从谈起。学校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摇篮,人的创新能力源于创新精神,这不仅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探索精神,开发创新思维,形成崇尚真知,热爱事业,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所谓变片面性、专门性发展为全面性、基础性发展,就是在教育中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播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学科知识这种专门性、片面性的培养模式,而是要积极探索出推动树立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这种基础性发展的新途径,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倾向。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的素质教育必须是全面的,其中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如下内容:学会做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劳动,具有动手操作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创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学会生活,具有健全和人格和健康的个性,自尊、自信、自主、自立;学会适应社会,积极主动、乐观向上,有能力迎接挑战、抗挫折、追求人生的不断超越与完善;学会合作,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在团队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总之,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
所谓变显性发展为隐性发展,就是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等显性发展形式,而且更要关心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社会感悟力、健全人格形成等隐性发展形式,因为正是这些隐性发展的基础内容对人的发展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从我国未来的发展看,人才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问题。没有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开拓创新能力和从事生产实践的本领,固然算不上合格人才,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追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尤其是没有解决好人生应该追求什么,怎样追求的问题,光有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能干什么呢?因此,为了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更应该注重学生培养中对人才发展起主导作用的那些隐性发展的因素。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所谓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就是不能仅注重培养学生被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是要通过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努力探索积极进取的主动发展观念,在这个方面,思想道德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责任。因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从深层次看,首先是要有一种积极探索、主动发展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但其背后所昭示的思想源泉则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使其具有探索、发现和初步创造的能力。这些主动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他们加以熏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我们的思想界必须能为这种发展提供必要的教育,积极进取的精神与主动发展的能力是一个统一的机体,忽视进取精神的引导,必然不能形成主动发展的思维背景,这一点值得我们认真重视。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这说明要把我国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如果我们不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现在在校的和即将入学的数以亿计的青少年学生就很难在下个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承担起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使命,对此教育界必须具有强烈的紧迫感和高度的责任感。
实施素质教育,对高等学校来说不仅要注重人的专业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教育,更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因为我们学校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要全面发展,就不能片面发展,要有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有创新精神,这一切都离不开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崇高的理想和对社会感悟力以及雄深浩博的哲学气质和健全人格的导引,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