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拒绝“堆砌”(1)(2)
2017-08-13 01:35
导读:比如在讲FLASH动画制作时,为什么总是让学生模仿别人的作品呢?我们可不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想做的作品?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就必须去构思,去想象
比如在讲FLASH动画制作时,为什么总是让学生模仿别人的作品呢?我们可不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想做的作品?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就必须去构思,去想象对象的样子、颜色、形态等等。可能他们的作品不是很相像,可能他们的色彩不是很协调,但他们的作品一样很有趣味性。透过作品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学生的思考和感悟,这就是原创的魅力。再比如说让大家写一篇关于河流污染危害的文章,通过搜索引擎同学们能得到很多很多的例证和资料,兴许有些同学就是简单把这些资料罗列出来进行证明,但也还有一些同学列举的同时更多的还加上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及亲自做过的实验,哪个更有说服力呢?我想结论不言而喻。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不能满眼只是“信息”,不能让学生养成“信息堆砌”的恶习,课堂中我们更要强调原创,鼓励原创。
三、引入新的评价体系,彻底告别“堆砌”
教师只有知道如何来评价教学效果,工作才有目标可言;当然一旦这个评价体系不合情理,可能就造成对教师工作的误导,并且把很多教师的不错的教学思想扼杀。因此,有什么样的评价体系,就会有相应的课程设计出现。现今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究竟如何,我们从很多信息技术优质课上可以窥见一斑。这可都是教学的经典范例啊!老师讲的虽然精彩,学生做的虽然认真,但很多课堂依然是学生在“复制”教师操作,进行着简单的“堆砌”。很多所谓的“任务驱动式教学”都限制了操作的细节,实质上只是简单的分步操作,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余地。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调整,以便于彻底杜绝“堆砌”。新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开放式、过程式的,不用对技术细节限制太多,不能单一看待结果。比如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绝不能拘泥于课堂的形式,而应该给明确给那些能调动学生操作欲望的点加分,给涉及学科综合的点加分,给指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点加分,给鼓励原创的点加分……再比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觉得现行的上机会考就很有弊端,作为基础性操作根本没必要进行“死板”考核,而素养又根本没办法在现行会考中得到体现,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课题,用研究项目的形式给学生考核,多写中间报告,关注他的研究过程、思考过程,有独特见解的我们都要加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信息技术课程中引入开放式、过程式评价体系,更符合本学科特色,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更有利于彻底地杜绝“技术堆砌”和“信息堆砌”。
从根本上说,拒绝“技术堆砌”是为了更深层次的探讨技术运用,拒绝“信息堆砌”是为了培养创新意识。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只有在教学中彻底拒绝“堆砌”,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