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研讨式教学与教师适应性研究(1)

2017-08-13 06:3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研讨式教学与教师适应性研究(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办学理念和人才标准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办学理念和人才标准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高等学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角色应该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由教书匠到科学家的转变。
   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 素质教育 适应性 教师角色
  

1 素质教育的含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既定方针,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1996年我国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都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向素质教育转轨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本身具有哪些典型的特征。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和特征,我国理论界的看法并不一致,争论比较激烈。我们认为,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可以作如下的表述: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为了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心理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通俗一点讲,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为了考试;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机械地接受知识。有人曾用“三个一切”来概括素质教育的特征,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虽然说不够准确,但是也形象地说明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特点。
实施素质教育,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办学理念和人才标准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学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应当而且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素,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人的素质是一种不可直观的内在品质,它必须通过人的各种社会活动和具体行为才能表现出来。它和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学历、文凭、职务、社会地位等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人的素质的内在性,说明人的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靠自身的培养和努力。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人的素质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社会环境、后天教育等会影响到人的素质的形成,而教师的为人师表和循循善诱在人的素质的形成过程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同素质教育思想不相适应的东西,比如:教育思想落后,到处尊奉着不可质疑、不可批评的各种权威(思想的、政府的、学校的、学术的、师道的等等),这些权威时时处处都在扼杀着学生的创造性。再比如:学科划分过细、专业太窄、课程设置单一、教学管理落后、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欠科学全面等等。显然这些问题都是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的。下面,我们仅从教师的角度谈谈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角色同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哪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应该完成一些什么样的转变。
首先,素质教育下的大学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就是说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该具备高质量的综合素质。所谓综合素质,包括宽厚的基本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优秀的心理个性素质和精深的专业素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全面发展是个体进行创造的基础,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是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艺术和审美能力可诱发人的创造灵感,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够称得上高质量的人才。高等学校要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必须既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播,又重视基本文化素质、良好道德素养、健康心理品格和正确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教育。高等教育应该以塑造全面发展的“自由人”为首要目标,这就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全面发展的“自由人”,高校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较深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个性心理素养和审美素养。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加强创业教育 拓展高职学生的发展空间(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