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上网的调查与研究(1)(2)
2017-08-15 02:12
导读:分析研究结果: 中学生上网的利处 网络催化新生力量,使中学生的现代观念更强、能力更高。在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方面得到更好的体现。
分析研究结果:
中学生上网的利处
网络催化新生力量,使中学生的现代观念更强、能力更高。在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方面得到更好的体现。网络使中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最新、最好的东西,让学生的接受新事物
6
的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挑战。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中芳教授指出,出黄色、暴力网战以后,网络带给青少年的正面东西比负面东西多得多。也就是说,得到好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发展。在21世纪,全世界都在向前跃进。那么,青少年就得成为大军的先行者,作为先锋,对网络不可回避。无论我们是否喜欢,必须要接受它。并且利用它最大的好处带给世界最好的产品。所以,网络是中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需求。传统的“不让中学生上网”这种一棒子打死的观点是错误的。网络的好处到底有哪些?
一、让网络为我们开阔视野。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上面有世界上最新、最好的信息,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获得获得想要的东西,在网上获悉全球的最新动态,是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任务。同时,它为我们开阔了视野,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乐趣。
二、促进中学生的发展。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生命亦是丰富多彩,因特网为中学生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中学生可以在上面任意寻求自己的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的动力,利用因特网可以和全球的莘莘学子或学者进行文化知识、研究、创新的交流。这样,学习效率就会更高。同时,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航行,中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得到了广阔的空间和领域,十分有利于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科技不断发展史证明,网络给予人类的好处取之不尽,但它也是一面双刃刀,随时给人类给以打击。因此,这方面比较脆弱的中学生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网络给社会带来的反面作用已成为中
7
国甚至全球瞩目的话题。
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一、信息污染:
前面曾提到,当网络给人带来好处的时候,垃圾也就随之出现。网络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特别是有些网站故设陷阱。所以,中学生因网络而沉沦的事件屡见不鲜。有的甚至走上偷盗、抢劫、强奸、杀人的犯罪道路。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信息就是典型的“信息污染”。由于网络的互动性和平等性,中学生很容易接触到这一信息。因为它们对青少年的身心攻击性比较强,很多网吧经营者就抓住这一点大肆纵容、包庇,使得一部分青少年深陷其中,少数的走上了不归路。
二、虚拟网络,无穷诱惑
网络上到处都是新事物,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青少年来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中学生往往因此而感到迷惘,退一步不舍,进一步迷恋。男生是网民的主要群体,因为他们心理素质不强,自制能力较弱,很容易被这种吸引力诱惑,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虚拟的网络世界,能给人一种为所欲为的感觉。有一些同学认为,上网聊天可以为所欲为的谈天说地,交无数的女朋友、男朋友,那种睡在众花中的感觉极度满足了虚荣心极强的中学生的心理。这样,他们就宁愿陷在其中。有一个女生,平时沉默寡言,不善交际,但在网上却打开了四个“qq”,同时与二十几个网友聊天,聊得兴高采烈,光不尽晚不回,几十个小时一晃而过。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弱化中道德意识和保护意识。
8
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由于信息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这些,中学生往往不具备自控能力,容易导致丧失道德规范。有一个男孩,在网上游览黄色网站,边游览边手淫,这是极度丧失了道德的行为。网络的虚拟世界,给人奇妙的联想,脱离时代,让中学生产生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等征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的意念和行为。
分析比较:
据《北京日报》2003年8月11日报道,3年来,在线上网时间较长的孩子往往在学校表现更好,成为好学生的比例也更高。
此次调查长达三年,密歇根大学在dwight rich中学和美国“black childand family institute”协会的帮助下调查了90个家庭,研究人员主要是考察在低收入家庭中电脑的使用程度。
早期的研究发现表明,孩子在家多上网上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阅读。“浏览网页时网民必须看懂网页上的内容,即使你只打算下载
音乐。”研究项目领导人琳达杰克逊说“网上学习寓教于乐,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另外一些研究成果则显示,在观察研究对象使用电脑16个月内,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因为上网孩子减少与社会接触时间,减少与父母的沟通,这也使得研究人员大感欣慰。
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形成如此大的反差,从根本上讲,中国学生普遍接受网络比美国学生晚,对网络的认识还在萌芽状态,不能正确的利用网络。网络素质比美国学生低,一般进网吧的只是为了玩游戏。在9月份的一次调查中,一家仅有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9
14人在线的网吧里,初中生就多达9个,全部在玩《传奇》,让人心有余悸。还有,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电脑并未普及到家庭,中学生接触网络一般在条件极差的公共网吧。那些地方鱼龙混杂,对中学生素质的提高也有着负方面的影响。所以,中国的学生上网吧大部分是为了玩游戏,因为这已成了网吧里的风气。网吧不能称之为网吧,要改名为游戏厅。父母学历低也成为孩子上网的一个原因,父母学历低下,家中就不会购买电脑,中学生为了接触网络,不得进入网吧,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显然,这样与上面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建议(一):国家和地区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互联网及相关事业的有序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出租,网络犯罪成为了它的伴生物。网络犯罪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成为了社会和网络的一颗毒瘤,为了尽快彻底的切除这毒瘤,国家不可避免的要动用一些人力和物力,颁发一系列的法规。例如我国在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法规。在一些小城市,网吧经营者先斩后奏,不要审批,先开网吧,后办照,这令文化稽查和有关部门左右为难,封了吧,网吧一、二十万资产闲置无用;不查封呢,于国法市规不容,何况还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打招呼求情呢。建管网吧一事,多个部门主管,也就可能大家都不管,故而网吧泛滥。地区的
工商管理局、税务局、环保局、文化部门等主管单位一定要严格把关,共建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
建议(二):不排斥网络,坚拒黄色、暴力网战的诱惑。
首先,我们要在心理上接受网络这个新事物,不要对其过分冷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0
淡,也不要过分热情,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它,因为它是社会的必然产物。在接受网络的同时,中学生应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不要整天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对不健康的信息不可因好奇而浏览,尽量看一些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相关的资料,从中吸取营养,并且一定要保持自制力。
建议(三):家长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作为我们的家长,一定要用更多的时间关注孩子的生活,切忌不要整天沉迷于打麻将等低级娱乐活动,从而忽略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同时要经常关心孩子在网上到底做了什么,又学了些什么,并且与孩子一起学习、交谈和讨论,因为对于网络,家长和孩子一样有很多东西需要学,确实没有必要搬出一副“我是老子,你听我的”的姿态。家长与孩子共同上网,不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修养,对家长与孩子间的那种壕沟也是一种好的消除方法。所以,每个家长更是责无旁贷的要监督孩子正确的面对网络。
建议(四):学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
往往学校对中学生上网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学校对中学生的管理,决定着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深浅,学校是道德教育的渠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及网络自护的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是每个学校应尽的责任。学校应经常开展“中学生网络建设”的专题讲座,并组织讨论,同时与邓小平理论相结合,教育广大中学生,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有条件的学校有必要建立
校园绿色网战,用来绿化同学们的心灵,为学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1
生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目前湘乡的市直高中和东方红小学均有校园网,也以宽带接通了因特网,这就要更进一步,建立并完善面向学生的德育网站。
结论:
网络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但也带给了我们很多的问题。它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对待它的双面性。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它的负面影响敬而远之,将网吧一棍子打死。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际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我们应该利用它的多样性,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
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中学生要随时注意网络的黑洞。人脑、电脑和网络相结合,让中学生自觉的观察到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目前,国内的网络法规和技术都还不是十分完善,电脑产品、网络信息、游戏更新快,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加强中学生对网络和社会的认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大力消除网络负面影响,坚决杜绝网络犯罪。中学生要正确地面对网络信息,切忌独来独往,以免走上不归路!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们,让我们和家长、学校、社会心手相连,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对网络世界大胆子拿来。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