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艺术技艺(1)网(2)
2017-08-15 02:41
导读:主观原因: 教师的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自身修养还有待提高。教育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和影响的动态过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首
主观原因:
教师的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自身修养还有待提高。教育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和影响的动态过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首先它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既然这样,我们就得遵守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平等、民主、尊重,具体表现在: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态度要端正,用语要得体;而“特殊”则表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有的甚至影响终生,我们的举手投足理应成为学生的典范,我们的人格魅力理应闪耀光芒。
教师未深入了解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它要求在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同时,还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等非智力因素。我们往往过分强调智育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师未全面了解、遵守相关法规,如义务教育法、青少年保护法等。
我们应该正视问题,改进不足,正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就批评学生这方面,我们应讲究批评的艺术,学会艺术的批评学生。
梁实秋在《骂人的艺术》里说:“骂人是一种高深的学问,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试的。有因为骂人挨嘴巴的,有因为骂人吃官司的,有因为骂人反被人骂的。这都是不会骂人的原故。”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学会“骂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艺术地“骂”学生呢?我觉得可以有以下几种“骂”的方式:
1、旁敲侧击式。“他偷东西,你骂他是贼;他抢东西,你骂他是盗,这是笨伯。骂人必须先明虚实掩映之法,越要骂他你越要原谅他,即使说些恭维话亦不为过,这样的骂法才能显得你所骂的句句是真实确凿,让旁人看起来也可见得你的度量。”(梁实秋《骂人的艺术》)如早操大部分同学做得不认真时,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做得好的同学,从而达到批评其他同学的目的。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空白自省式。记得我念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一天的课间,同学在教室里闹得正欢,班主任一进教室,一只畚箕迎头扑在她的怀里。此时此刻,全班哗然,既而鸦雀无声,肇事者目瞪口呆,我们静待着暴风骤雨的来临。谁知,她红着脸,眨眨眼睛,低下了头,并没有说什么。从此以后,我们更爱戴她了,那位“肇事者”一改往日的调皮捣蛋,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今天回忆起来才恍然大悟,她才是真正的“武林高手”--此时无招胜有招。
3、诙谐幽默式。一天,一个同学迟到,老师笑眯眯地问:“某某同学毕业了。”说罢,这位同学正站在教室门口,这时,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咦,回来领毕业证啦!”从此,这位同学再没有迟到过。
4、故事启发式。学生上课打瞌睡是常有发生的事。我就借助李商隐的一句诗“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典故来提醒启发他们。
5、预设埋伏式。学生早恋是班主任非常头疼的问题。硬着来,实践证明收效甚微,在全班面前赤裸裸地大张旗鼓地讨论,好像并不太适合。下面是一位班主任与学生们的对话:“今天,问大家一个问题,葡萄、李子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如果你偏要摘下来吃,那是什么味道?”“涩的!”“酸的!”那就对了。成熟的葡萄、李子才是最甜的,但如果你偏要在它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摘下来吃,那当然是又苦又酸了。这样,一颗很好的葡萄就被糟蹋了。言外之意不道而明。
6、义正词严式。对严重违反纪律及屡教不改的学生适用此方式。
教师巧用批评的艺术,能较好地达到使学生改正缺点和纠正错误的目的。
批评学生的艺术多种多样,只要老师能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以平常心态艺术地对待偏常生,一定能取得较满意的教育效果。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