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7】教育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又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教育活动一出现便成为人类社会生存斗争的基本手段之一。尤其是原始社会的教育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但是,到了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为奴隶主阶级脱离生产专门办教育或接受教育提供了条件,于是出现了 “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机构。在阶级社会里,尤其是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垄断教育,学校教育越来越脱离生产和社会生活,绝大多数劳动者被剥夺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只是为统治阶级培养接班人。对大多数人来说,生存权似乎与教育无缘;对剥削阶级来说,则根本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生存权问题,他们垄断教育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或将教育作为通向精神贵族的桥梁。教育权利不平等是普遍的社会问题。教育本来是生存的概念模糊起来了,或被淡化了,并因此无从确立教育的战略地位。为此,《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明确指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而这种需要正随着使个人分裂的日益严重的紧张状态而逐渐增加。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 ’。”
【8】“学会生存”本是太普通的常识性命题,它的提出,是为了对以往的关于人的一次性教育的考虑方式作根本性改革,回复教育的本来面目。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 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提出教育的四个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即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学会生存。这四个支柱,核心是“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争取生存的权利,提高生活质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学会维持生活的知识与技能。 美国成人教育专家菲利斯·卡宁汉姆指出:“成人教育作为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专业”。
【9 】职业是最基本的谋生手段。就业前的教育是为受教育者就业作准备的;就业后的教育是为了使从业人员的素质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职业要求,他们能够在某一特殊的职业领域里,能挣得维持或满足其生活需要的工资。在美国,一些“特殊的课程设计是为雇员提供一部分技能和能维持生活的技术知识,或者实际上是扩充个人已经了解或有能力去验证的知识技能。”
【10】美国的教育重视“生存训练”和“生涯指导”,各大学都有生涯职业指导办公室,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身心特点的生涯发展道路,典型地体现了“学会生存”的终身教育思想。 2.争取有保障的生存权利。 在信息社会中,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但是永恒的,而且变化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我们不能指望一种教育和一定阶段的教育为社会成员服务终生。在工业化时代,如果一个人的工作被技术的发展所淘汰,这对他来讲,其后果是灾难性的。但是,在未来的岁月里,生产、工作的技能过时将会成为很普遍的事情,人们的生存权利常常面临挑战。因此,发展成人教育,实施终身教育,是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利的战略性举措。 生产的变革、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要伴随着劳动力的流动。远在200年前,丹麦的一位神学教育家创建了丹麦民众普及学校,其任务是教育成年农民如何应付急剧变化的自然环境。丹麦的农民教育相当普及。在从穷乡僻壤向大城市的移民浪潮中,所有那些取得成功的移民都是通过接受教育来学会对付新的经济问题、语言障碍,学会与陌生人相处的。 我国的产业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据预测,我国以1990年不变价计算的一、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将由 1990年的28.4∶43.6∶28转变为2010年的12.7∶51.3∶46,社会劳动者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就业结构将由1990年的60∶21.4∶18.6转变为2010年的40∶25∶35。这种变动的过程将使农村大约有1亿左右的劳动者从农业岗位转到二、三产业,城市有一部分劳动者从工业部门转到第三产业。上述城乡劳动者的岗位转移,既是对生存权利的挑战,又是一种新的发展机遇。应付挑战,把握机遇,必然要靠教育、靠培训。 3.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物质、精神、环境、人口控制与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也是终身教育的基本内容与目标。 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创造必要的和丰富的物质财富,是保障和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然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的道理并非人人都理解。根据某工厂对年龄在 37—41岁,原文化程度为初中毕业的214名男性职工的调查,结果受过各种成人教育的101人,同没有受过成人教育的113人相比,平均成品合格率高5%—7%,设备完好率高 13%—17%,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参加技术革新的人多75%,而且完成生产定额普遍高:在技术程度复杂部门高12%—15%,在技术程度中等的部门高8%—10%,在技术程度比较简单的部门差别不大,但也大约高3%—5%,三者平均为 8.9%,估计实际价值大约年均350元,一年中 101人可以多创造价值 3.5万元。假如全国一亿职工有20%接受各种成人教育,扣除教育费用外,一年可多创造价值230亿元
【11】。上述事实说明,成人教育是劳动力的再生产,是潜在的生产力。发展成人教育,实施终身教育,既有文化、道德层面的社会价值,又有经济价值。而且,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从美国的长期农业增长问题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 人类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要有精神生活。物质生活丰盈而精神生活贫乏的人是不幸的。成人教育作为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它一方面要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术和生存手段,另一方面要传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播社会生活领域内诸方面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角度来说,人的理性发展、人格的完善和个体自身在群体中角色的选定,有赖于不断的经验、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赖于通过不断引进外在的客观精神以调整主观的意识和行为,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自身的自由发展和树立鲜明的个体特色,这是人不断成为社会意义上的人的过程。终身教育的人文功能对提高社会成员的内在素质、精神品貌和充实其精神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问题是同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工艺技术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区分了 “教育”和“培训”的概念:教育是用来证实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和对环境问题承担义务的能力;培训是技术的发展和掌握,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特殊的作用。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宣称:“为今后世代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一项紧迫目标。”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不久,中国政府即提出了促进中国环境与发展的 “10大对策”,其中对策8为 “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并在1994年公布了《中国 21世纪议程》,其中第 6章为“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要求加强对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灌输,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重视环境问题,加强对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技能培训,是终身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此外,人口教育、基本保健教育与和平教育等都是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终身教育内容。 4.老年人教育。 随着世界各国人均寿命的增长,老年人问题成了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统计,1993年底,我国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 1.1亿,预计到 2000年达到1.3亿,到2040年达4.3亿,约占当时总人口的25.5%,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我国政府确定的老年工作方针是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其中“养”与“医”是老年人的生存权益保障问题;“为”、“学”与“乐”则是改善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贯彻上述老年人工作方针,发展老年人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年人教育的基本任务包括三个方面:(1)唤起全社会成员重视老年人问题;(2)老年人保健教育; (3)开展老年人培训,进行第二次人力资源开发。例如,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成人教育中开设有“预备退休课程 ”,而且正在成为企业全体人员实践的组成部分。 终身教育是生存的概念,这不是耸人听闻的宣传,而是对教育的本质在认识上的回归,是科学的论断。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深化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尤其是空前地深化了对成人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当代,“终身教育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新的教育范畴,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观念,也是教育制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还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使用和维护的权益。”
【12】毫无疑问,以终身教育思想作为理论基础的成人教育是万古常青的事业。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