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传承与创新:党的几代领导核心教育思想探析((2)

2017-08-17 03:19
导读:三、在教育目的上的传承与创新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中十分重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1957年他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

  三、在教育目的上的传承与创新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中十分重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1957年他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教材要减轻,课程要减少,古典文学要减少……减少门数,减少份量,为的是全面发展。”
  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全面发展的理论,他提出,德智体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是不可偏废的。他明确指出对于每一方面出现偏差,都要及时纠正。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提出的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目标,涵盖了社会主义新人素质的主要要求,是现代化对人才标准的客观要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对毛泽东关于造就全面发展新人思想的发展。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深刻地分析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转型期国情,指出国力的强弱越来越依赖于劳动者的素质,而“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人”。《决定》还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对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全面发展等教育思想的深化和活化,是在新时期落实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标志,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四、在教育战略地位认识问题上的传承与创新

  毛泽东很早就对教育与经济工作之间的关系作过解释。他说:“离开经济工作而谈教育或学习,不过是多余的空话。”他又说:“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用之者疾,为之者舒,是要垮台的。”正是这样,老解放区一向重视勤工俭学,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建国以后,毛泽东仍坚持这一思思,在他亲自领导下,制定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纲要》中除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外,也就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工作提出了发展目标和重要的原则规定。毛泽东力图要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态,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党的“八大”确定的路线很快做了改变,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在后来并未完全付诸实施。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重视经济工作的思想,强调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要发展经济,首先就要发展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发展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则靠教育。邓小平指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他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1980年代初期,在邓小平的亲自指导下,党中央发布了关于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三个重要决定,确立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进一步提高了全党对教育与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承前启后,在党的十四大上提出“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他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1997年,党的十五大重申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1998年,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再次发出科教兴国新的动员令,1999年6月,江泽民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上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进入21世纪,科技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教育的战略地位的共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教育,切不“可目中无人”(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