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和素质教育之比较(1)(2)
2017-08-18 01:14
导读:其次,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正是凭借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这种理念并
其次,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正是凭借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这种理念并不是素质教育的独创。我国的传统教育中一直强调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能力。但是,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考试大国,学生很难摆脱考试的压力,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当成满足源于内心的兴趣。如今,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一些教师和学生依然围绕着
高考指挥棒进行教学活动。他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到考试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升学率,增加学校的知名度。这种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变成了只会考试的单质群体,他们缺乏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性,思维单一。
再次,素质教育倡导的是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强化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培养受教育者完整独立的人格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最终提高人的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自由度和自觉度,扩大人的价值,直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最高理想。
4.人本主义教育和素质教育之比较
人本主义教育观和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
1)突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教育的本质是要把人真正当人来培养,从而使教育对象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人本主义的学习观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学习的潜能,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去学习,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身求知欲的内动力的驱使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他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素质教育同样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作用,强调改变以往教师是权威,是知识的输出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的局面。教师的教学目标由让学生“学会”变成学生“会学”,即“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强调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素质教育提出个性化的教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这种教育观把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与人本主义教育观是一致的。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注重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罗杰斯认为当对自我的威胁很少时,学生的学习会取得进展。因此,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对教育的成功至关重要。我国的素质教育同样强调乐学的重要性,教育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是发自内心的需要,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压力。
3)注重知识以外的社会经验和生活能力的培养。罗杰斯主张最有用的学习是知识外生活能力的学习。教育的内容不但有书本知识,还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的素质教育的一大功能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把一个生物个体培养成具有独立生活、独立工作,能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接替社会空缺、完善和发展社会生活的人。同时,大力倡导知识应用技能的培养。例如,大学
英语课程要求中对教学目标的规定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5.借鉴
我国的素质教育由于自身理论系统的不完善和操作上的诸多纰漏招致了批评。但是,它毕竟是对应试教育的否定和更新,是根据时代变化、社会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用
比较教育学借鉴的观点把素质教育和人本主义教育做一比较,从而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来充实完善我国的素质教育体系,引导其在实践过程中少走弯路。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1)素质教育要切实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台湾行政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在1995年颁布的咨询报告书中谈到教育人本化时说:教育是要栽培一个完整的人,使其能以充分实现自我为目的,而不应受制于职业市场、
政治目标或其它意识形态等特定的需要。可见,台湾行政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的教育理想重视人的价值,人对社会的价值,他们把素质教育的个性化提上了日程。我们不妨从以上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中获得启示,改变社会上过多追求高学历、高文凭人才的现实,更多关注大多
数学生的主体需要和自我发展需要。
2)素质教育要切实以人为本,提高教师心理学和教育学素养。在人本主义思想指导的教育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生活上的朋友。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多样的教学才能,还要拥有情感同化、耐心和谦虚等的人文品质。这样才能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师生之间才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彼此精神世界的交流中获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师队伍的素养需要大力提高。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精神世界的指引者,教师必须接受系统化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岗前
培训和在职培训,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优化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素质教育要切实以人为本,课程内容是多样性、系统性和个性化的统一。我国素质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有竞争力,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学生的素养是他们做人的基础,是他们成材的基础,是整个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和个性化成长规律,要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统一,兼顾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和合作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素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总之,素质教育要强调人本化、人性化和多元化,其未来发展前景总的来说应该是以人为本,逐步走向民主化、开放化和终身化。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在教育人本论的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我国二千多年前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人皆可教和人皆可以臻善的理想和主张在现代社会里得到了全新的阐释。植根于我国古代教育以人为主体的传统,适当吸收西方的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在尊重中国国情的前提下会更加完善。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