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阅读:创造力的摇篮(1)网(2)

2017-08-18 06:45
导读:就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而言,创造性阅读是一个入乎其内到出乎其外的过程。“入乎其内”指读者对文字符号进行“解码”,感受文章或作品的内容,感受
就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而言,创造性阅读是一个入乎其内到出乎其外的过程。“入乎其内”指读者对文字符号进行“解码”,感受文章或作品的内容,感受作者的观点态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过程。这时,读者的思路要与作者尽可能吻合,要设身处地从作者的立场考虑问题,以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看法,心灵与作者沟通,感情与作者共鸣,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这样,就进入到理解性阅读的层次。理解是阅读的核心,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创造性阅读还要循此继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与读物拉开一点距离,这就是“出乎其外”。出乎其外,才能对文章或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美进行欣赏,才能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拿当前的读物与过去读过的文章、作品进行比较鉴别,才能给当前的读物以比较客观的恰当的评价,才能登上创造性阅读的堂奥。 《列子·汤问》中的神话《愚公移山》,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理想。毛泽东同志曾用来教育全党: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可以搬走三座大山,夺取革命的胜利。河南林县人民阅读毛泽东的讲话《愚公移山》受到鼓舞,治山治水,引漳入林,修成“红旗渠”,改变了家乡面貌。这种走进书本再走出书本的例子还有很多。 要素置换、结构重组、信息交汇、学习迁移等创造原理,对阅读创造都有借鉴意义。
三、阅读教学培养创造能力的途径 1.认识作者,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意识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先导。许多课文作者是具有创造意识的一代杰出人才。了解他们的创造活动,认识他们的创造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2.领会观点,激发创造精神。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会获得许多新信息,接触许多新材料,发现许多新问题,产生许多新感受。所有这些“新”,尤其是作者的许多新观点,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3.借鉴思路,发展创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探究作者思路,打破种种思维定势,如权威定势,从众定势,惟经验定势,对书本的盲从,感情、欲望、潜意识,一时的情绪波动等非理性因素,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 4.质疑问难,鼓励创造思维。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5.广采博取,学习创造技法。具体的创造技法层出不穷,国际上有文字记载的创造技法已有300多种。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学习和借鉴这些创造技法。 就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
     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
   3、切磋问难,提高阅读效能。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4、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当然,这些程序和方法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仓库、权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应有很强的智慧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善于发现,注重总结。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其创造精神,发展其创造能力,进而为创造性表达奠定基础,为创造性活动创造条件,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有待我们深入研究。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到底是什么?(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