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实践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素质将会被凸现出来;以人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能本原理将会对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发挥其理论导向作用。为此,可以认为能本管理是更高层次意义上的人本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根据现实经验,应用能本原理指导学校管理,最为重要的应当切实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要正确认识与把握好“能力本位”的内涵本质,处理好德、能、知三者之间的关系。学校管理的能本原则实质上是--种为国家、为社会创价的管理文化观。传统的学校管理文化反映在德能关系上往往按照“道德标准”展开,为了强调“德”、突出“德”的首位,“能”多少地会被忽略;反映在能知关系上,围绕“知”展开。重知则轻能、高知低能便是应试教育的一个表征;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往往沿着非此即彼、厚此薄彼的二值思维线路处理三者关系,使德、能、知相互对立起来、割裂开来,不能融合为--个整体。因而也很难收到综合素质发展的效应。按照能本原理,学校工作在处理德、能、知三者关系上,应坚持德为魂、能为体、知为基,三者彼此镶嵌融合为整体的原则,如若彼此相悖,“魂”不附“体”、德育不会有效;反之、重能轻德、“能”势必会失“魂”,偏离准则而走向歪道。同理,一旦削弱了“知”(基础),德与能都会形同于在沙漠上搭建楼台,为此,实施能本管理应当坚持德、能、知整合论,而反对割裂论。二要努力建构培能、用能与激能的能本管理机制、教师是学校资源系统中的--个主体力量。教师的能力层次的水平状态,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创价效应。教师的能力结构按信息时代专业化素质要求,应由教育信息转换能力、智能信息转换能力、探究信息创新能力三个层面12种能力组成,即信息摄取力、信息筛选力、信息沟通力、激疑导引力、质疑辅导力、点拨指导力、情感诱导力、因势利导力、问题探究求异力、多维思考迁移力、信息转换综力、自我超越创新力。为了有效地提高与完善教师的能力系统,学校要努力建构培能、用能、激能的能本管理机制:--要建构培能机制。学校要遵照教师成长的初始磨合、整合适应与成熟发展的周期发展律,运用能本目标导引原理、通过脱产培训、校本培训、实践锻炼等举措、建构起良性培能机制。二要建构用能机制。实施能本管理、要通过低职高聘、高职低聘、设岗竟聘等岗位竟争举措,建构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量能录用、能岗相适的用能机制。三要建构激能机制。学校通过目标激励、参与管理、能绩评价等举措,使教职工的能绩与待遇相适,能者获其酬;使能绩与荣誉相应,能者有其荣;使能者与团队相融,能者有其乐。从而建构起能级互补优化组合的能力结构场的激能机制。学校管理的“校本”原理如果说前述的“人本”与“能本”都是以“人”(或群体)为本位作为管理的出发点的话,那么“校本”则是以学校组织的整体运作为出发点。校本原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学校管理决策权过分集中于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或学区的那种“国本”、“官本”体制所造成的僵化弊端而提出的学校管理经营极应当位移给学校的一种理论主张。校本管理在国外通常被理解为是一种基于学校,以学校为本位的自主经营管理的新型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强调学校应拥有财政预算、人事安排和课程设置与管理的真正权力,能够自主经营管理。实施校本管理旨在促进校内人、才、物和信息等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能适应社会变迁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学校具有自主经营管理权,通过校本化的管理运作容易获得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深厚根基,有助于培育学校的特色与传统,有助于促进办学民主化、激励竞争与团队合作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工作效率。实施校本管理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校本研究这是实施校本管理的起点。通过校情研究,方能使学校管理建立在合乎校情与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校本培训这是实施校本管理的基点。教职工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通过合乎教职工素质基础及其发展需要的校本培训,才能有效地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并依靠他们推进学校发展。----校本课程这是实施校本管理的重点。课程是教育国标与教育质量的中介结合都。课程水准反映着教育目标与教育质量的状态。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而且有助于特色学校的营建与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发展。----校本体制这是实施校本管理的关键。校本体制是校本管理的组织基础与前提保证。它要求整个学校组织机制的重构,从外控式(教育行政机构或学区董事会等)控制模式,转移到内控式管理模式。它通常由校长与教师、家长、社会力量的代表联合组成学校委员会进行集体决策,并通过校长组织实施、确保学校的管理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我国,实行校本管理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其前提取决于教育行政的职能转变和职业化校长的建制。我国教育行政部们对学校的集权式过程管理由来已久、已成为一种惯性思维,尽管学校对此怨言颇多、呼吁颇多,教育行政的转变职能的承诺也多,然而,这方面的改革进展的成效并不明显。随着我国加入“WTO”的大态势,教育行政职能转变的步伐定然会加快,“校本管理”已到了势在必行的时刻了,我们翘首期盼着!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