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 从具体的采购实贱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
3.1,要提高港台地区出版图书馆藏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
高校图书馆除了为社会各界读者提供服务外,还承担着高校总书库的职能。港台地区出版的书刊作为这个总书库的很重要一部分内容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馆对于这类书刊开始正式入藏的时间却是在80年代初期,相对于大陆普通中文书刊和外文书刊出版的整体情况和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整个港台地区书刊资料馆藏的建设还缺乏系统性,其完整性就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现在从事采购的工作人员对整个港台地区书刊的入藏有大局认识,使现有条件下入藏的书刊保持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馆藏具有更高的利用价值。
3.2 全面采购港台地区出版的港台地区党派代表人物的著作、传记、研究性资料
全面采购港台地区出版的港台地区党派代表人物的著作、传记、研究性资料,以及港台地区出版的对大陆的研究著作、传记等。只有对两岸的社会、经济、文化有足够的了解才能使我们在今后的交流和接触中有更多的沟通。
3.3 应加强对港台地区书刊采购人员的再学习
从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来看,应加强对港台地区书刊采购人员的再学习教育和培训[1],扩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继续学习的能力。图书馆采访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图书馆藏书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讲,一名采访人员所学专业一般是一两个,涉及相关专业也不过三四个。而要做好港台地区图书的采选工作必须对港澳台地区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现状和曾经的历史沿革都有全面的了解,同时对重点学科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所以图书采访人员只有通过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加速自己的知识更新,才能捕捉到最新的港台资讯,才能担负好这一重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 港台地区书刊采购的困难和问题
4.1港台地区书刊出版的环境复杂
一般来讲,在人们的印象中,首先,港台版书刊都是中文书刊,没有语言上的障碍,操作起来就应当相对简单;其次,港台地区出版的书刊数量有限,每年港、澳、台三地的书刊总出版量也不过六万多种[2]。这个数量远远低于大陆普通中文书的出版数量,更是没有办法和海量的外国出版物相提并论。因此,认为港台书刊的采选是一件亲轻松容易的事情。其实不然,对港台出版界稍有关注的人都会知道,当前台湾的出版是完全取决于市场,是开放的,特别是80年代初以来台湾的出版业飞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台湾只有100多家出版社,而现今只有人口2300多万的台湾却有出版社7000多家。拥有如此高密度出版社的地区我想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还有以目前两岸的关系看,我们还暂时不可能实现台湾出版社的缴送。这7000多家出版社的数量虽处于一种相对稳定和逐渐增长的状况,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天都有倒闭的出版社,同时也有新开的出版商家。在如此复杂的出版环境中,且不说语言环境和习惯的差异,仅仅就是要想获得完整、全面的出版信息,对于身处大陆腹地的书刊采购人员来讲无疑也是有很大难度的。台湾地区书刊的出版没有统一的机构进行规范,十分自由,这使得各个出版商出版的书刊都有自己的特点,书刊的出版和发行都不是很规范。再加上台湾地区的书评界发展还不十分成熟,书目的报道也是不太规范,这些都造成了采购过程中书目收集的困难,对采购人员的信息收集能力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4.2港台书刊经费相对有限
港台地区出版的书刊虽说是中文书刊,但是台湾地区的人均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因此它的书刊成本和定价也是远远高于大陆普通书刊,仅仅略低于英美高校的外文书刊。虽说,这些年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历任领导对港台书刊的采购也日益重视,购书经费逐年增长,但是目前相对于日益增长的出版量和书价而言,经费还是比较紧张,让采购人员在选书的时候不得不忍痛割爱。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参考文献:
[1]韩扬云,选书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6-17
[2]王乾任,台湾出版产业大未来,台北:生活人文出版社,200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