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及实施策略(1)

2017-08-18 06:49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及实施策略(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区域性文化
[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课题中。开发利用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有利于转变教师的角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和爱乡爱国的情感;丰富课程及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在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提倡:转变观念,树立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逐步推进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构建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框架;突破传统拘束,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好帮手;发挥教师各自特长,团结协作,形成开发利用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的合力;让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真正区域化,实现资源共享。

[关键词]课程资源;区域性文化资源;实施策略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逐步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新的课程价值观告诉我们: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供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目前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三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以校外的课程资源最为丰富。这里我们所要谈的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正属于此类。它主要是指学校所在社区(一般是本市县范围内)的自然区域和文化生态方面可供课程开发利用的资源等。自然领域是指当地的地质地貌、山川河流、气候、自然资源等,历史人文领域包括当地的社会历史变迁、社会文化(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民间文艺、名人遗迹等)、社会经济(经济、教育、旅游等)等内容。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目前,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研究起步阶段,缺乏推进经验。为了新课改的实施开展、深入推进,我们必须在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的价值、实施策略等相关问题上做有益的思考。本文将结合新课程改革研究的一些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价值

我国课程研究专家对课程概念的阐述是: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因此,我们探讨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价值也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1.开发利用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有利于转变教师的角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整体素质

新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具备新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教师要从传授者、管理者转化为促进者、引导者、学习者和研究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能教“教科书”,而要“用教科书教”,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具备课程开发和整合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进课堂,促使教师广泛阅读,关注本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发展变化,利用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同时通过研究开发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引导教师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积累操作经验,使教师不仅能用教材而且能编教材。

2.开发利用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和爱乡爱国的情感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首要价值。它与其他课程资源相比较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具有亲历性。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根植于乡土,也就是学生身边的现实世界,这些生活经验特别熟悉,明白其中各个事物特征或相互关系,利于学生掌握理解;二是实践性、可操作性强。因为学生身处区域性文化中,他们进行观察访问、触摸描绘、感受体会等操作简便易行,因此,若用来充实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绝大多数学生就有丰富的内容可说,有利于提高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精神。若用来设计探究题目,可以大面积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同时又因为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学生对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使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具体化,奠定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基础和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做贡献的志向。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3.开发利用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有利于丰富课程及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增添教学活力

区域性文化资源内涵丰富,既有自然资源又有历史文化资源,教材内容设计上具有可扩展的宽广空间,它和其他因素融合起来,成为课程“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这样大量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生产和生活经验都进入了课程资源,直接融入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生活是课程,自然是课程”,丰富而又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必然带动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增添教学活力,显示出其诱人的魅力。

二、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评价方式,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实施策略,它如同船和桥一般重要。为了更好地推进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从课改的大背景和教育理念上认真研究策略、内化策略,以便让理论付诸实践。

1.转变观念,树立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广大农村城镇学校实施新课程重要举措的意识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数十年如一日地为基础知识与技能所主宰,为升学考试所左右。“应试教育”严重扭曲了课程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我国现行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在人们心目中:课程等于教材(教学内容),即知识。同时扮演课程改革主要角色的广大教师原来学习的教育学是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再则受传统角色的影响,认为教师就是教“书”,没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对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便视而不见,甚至抵制,十分依赖于教科书与教学参考书,这对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较大的阻力。另外,广大农村城镇教师对于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在实施新课程中所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又受到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的限制,更是给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了难度。因此,突破传统束缚,树立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明确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农村城镇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意义,是首要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加强理论学习和观念引导,同时更多的是通过实践来引导教师树立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认识区域性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重大现实意义。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