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机关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的思考(1)(2)
2017-08-19 03:24
导读:三、关于师德建设问题 对教师传统的认识是“传道、授业、解惑”。第一是“德”,无德不能当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做到“敬业”和“仁
三、关于师德建设问题
对教师传统的认识是“传道、授业、解惑”。第一是“德”,无德不能当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做到“敬业”和“仁爱”。第二是“行”,你的行为要堪当学生的典范,要用良好的师表风范去影响、熏陶学生。第三要有学识,广征博采,厚积薄发,用渊博的学识、良好的学风教育培养学生。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世风下,部分教师守不住“师表”,缺乏责任心和师德,甚至有的教师利欲熏心向学生家长索要东西,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为此,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坚决执行。此举是为了让每一个教师知道,教好学生才是教师的本份,我们必须严格自控,才能得到社会和家长的信任与尊重。
四、关于教育教学问题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如果说搞素质教育导致教学成绩下降了,那就说明你对素质教育无论是在理解上还是在措施上都存在问题。素质教育理论是科学的,但要在正确理解后才能实施。简而言之,教育工作者要在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提高教学质量。小平同志讲“发展是硬道理”,对我们而言,提高教育质量就是硬道理!
要把教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教学的本质是什么?《人民教育》2003年3、4期《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一文的作者是这样界定的:“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我们要多研究,多思考。虽然我们的教师每天从早到晚都很忙,很辛苦,但还要在繁忙中静下心来想一想:哪种教学方法最好?哪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是最有效的?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们必须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我们不能在新的教学方法还未完全弄明白,素质教育的本质还没有真正掌握的情况下就生搬硬套,那就成了“邯郸学步”。任何理论具体到丰富多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大力进行教学研究,探索并创造性地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要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问题。教育必须与经济和其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要练好内功,“有作为才有地位”。只有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效突出,增强教育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才能赢得全社会的认可,争取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才能推动教育的大发展。每一位领导干部不仅要懂管理,而且要懂教学,应该随时兼课。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优质的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赢得社会的关注。
五、关于管理机制问题
教育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科学缜密的管理。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创造一个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为教师们提供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实现更大抱负和理想的机会,让那些有水平、热爱教育、想干事业的老师脱颖而出;让那些有能力、懂教育、善管理的干部脱颖而出,出一批在本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干部教师典型,扩大本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有约束机制,绝对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要加强制度建设,增强约束效力,杜绝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所以,考察一个单位的工作,一定要看看这个单位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情况。总之,如果把这些问题切实地解决好,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保持健康持续地发展,就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