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生长(1)(2)
2017-08-19 06:43
导读:四、“对话推进”,拓展教师实践性知识空间 校本教研活动,要防止“走过场”,实现真正的对话与沟通。倡导教师敢于怀疑,大胆质疑,对不符合《课
四、“对话推进”,拓展教师实践性知识空间
校本教研活动,要防止“走过场”,实现真正的对话与沟通。倡导教师敢于怀疑,大胆质疑,对不符合《课程标准》精神和课改理念的设计与做法,敢于批判。同时,重视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听课、交流、研讨,以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找出共性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再通过实践去解决。变传统教研“一言堂”、“满堂灌”的形式为以教师为教研主体,以课改所涉及的各种实际问题为教研主题,以对话交流研讨活动为教研主线,构建“多人言”、“齐参与”的互动式教研模式。
同时,建立起“集体备课”制度,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组织实行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增进平时的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在教师之间互动与研讨。活动中,有中心发言人,并注意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理念”等方面介绍自己的教学设想,然后,全体成员再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参与式讨论,倡导“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修改、教后反思”的备课组教研策略,重在个性化修改,突出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
不定期的开展各年段的教研沙龙活动,组织各组员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之间就教学目标如何定位、教学内容如何安排、难点如何突破、教学方法如何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对话研讨、各抒己见,在这样相互切磋、对话推进的过程中,达到真正理解课改精神,追求完美的境界,拓展实践性知识空间。
五、“主题引领”。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层次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为了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层次,围绕教学调研、随堂听课中发现的真实问题,将其作为提升为教研活动的主题并展开活动。我们围绕主题组织理论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总结等研究活动。比如,在一次以语文教师为主的主题研讨会中,把语文教学中“如何整体感知课文”这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讨的主题,教师们结合新课程“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要求,就新旧教材中的不同文本以及不同的课型为例,参与讨论的教师各抒己见,为如何“整体感知课文”献计献策,在主题式的研讨中增长教师实践经验。
有了“主题”后,教师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一个主阵地,每一次教研活动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机会。同样是在“追寻新课程”的主题背景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起了教师们的关注。在校本研训时把这一主题作为活动讨论的议题。在活动前,要求教研组成员都要围绕主题撰写出自己独到的看法与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困惑。在交流时有的教师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对文本的钻研,对问题的预设;有的教师认为:提问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学生的质疑的质量;还有的认为,有效的问题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要以具体的语言文字为抓手,实行步步紧逼追问的策略……下笔成文,这样作就是在梳理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为实践知识的升华做着酝酿。
主题式的研讨并不是“空对空”的大发议论,而是针对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问题展开的研讨。比如我们针对课时内容安排中的问题,围绕具体的课例《掌声》、《假如》等,对第一、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如何分配作了阐述。虽然研讨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迥然的意见,但研讨的结果是一致的:第一课时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感知,不能为了“精彩”或是拔高教学要求或是支解文本,不能求全求美。在研讨会后,许多教师都在上课、开课中注意了第一课时的问题,真正使“研”变成了“用”,有效地推动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长,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层次。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六、“课题研究”。超越教师实践性知识境界
在“主题式”的教研活动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自然成为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升华与超越也要通过课题的研究。
一是把难以解决的问题变成“课题”。校本教学研究尽管是大众化、群众性教学研究,但是作为一种研究活动,应该具有必需的学术品质。例如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喜欢写作、畏难写作现象。在校本主题研讨活动中发现,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于是,把教学中的一线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形成《“活动式”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通过课题组的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课题研究中。立足学生的生活,激发习作的兴趣,使习作成为“放飞童心,抒写生活”的快乐之事。由于课题解决的是教学中实实在在的问题,其成果能物化。教师直接把研究成果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后,学生的习作状况大有改观。
二是把实践性的知识升华成教育理念。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通过课题研究可以转化为教育经验成果,可以把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传承给别人,也可使自己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教师应该把个体的实践性的知识通过课题的研究转化为教师群体所共有的资源与财富。此时的校本研究活动,应引导教师开展调查、实验、总结等实践活动,把教师组织到教育科研队伍中来。例如,在“整体感知课文”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些主题式的研讨后,再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进一步梳理成果,把实践性的知识升华成教育理念,我们申报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超越了实践性知识境界。
大学排名 我们在校本教研的原点上下功夫,在丰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上做文章,从实践维度提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取得初步成效。校本教研为教师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教师们的实践性知识自然生长。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