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生态学意义上的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分析(1)(2)

2017-08-23 02:58
导读:(二)“共生与竞争”原理对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教师的共生关系突出地表现在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1.教师与学校
    (二)“共生与竞争”原理对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教师的共生关系突出地表现在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1.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合作。教师所担负的教学活动是在学校领导管理之下进行的,校长监督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给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只有二者亲密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教师的合作,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老教师会在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帮助新来的教师;同一学科之间的教师在备课时只有形成相互讨论、研究的风气,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间的合作学会合作学习的理念。良好的合作可以塑造教师的完美人格、职业道德,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竞争的激烈促使教师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甚至导致恶性激化:认为每一个同行都是竞争对手,每位同事都是潜在的敌人,因而,教师之间私藏教学资料、封闭教学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的竞争对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起不到促进作用,而且必将使学校失去了整体的优势和集体的智慧,导致同事间人际关系紧张,教师的教学成了追求名誉、利益、地位、金钱的工具,导致教师人格扭曲,引发自卑、嫉妒、焦虑等心理问题。

    据此,要扩大教师之间共生与竞争对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就必须培养教师合作学习、教育科研、自身创新的能力,并积极建立学习共同体,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花盆效应”原理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花盆效应”原理。

     “花盆效应”在生态学中又称为“局部生态环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环境,一方面,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地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环境条件,人工控制湿度和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是,花盆里的植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在下降,一旦离开人的精心照料,它们经不起自然界中复杂环境的变化,难以生存。

    一所学校能否求得生存和发展,关键在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学生的发展是其核心内容。当今,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试能力仍被看成是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系统中学习,被看作是记忆知识的工具,却忽视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发展所需各种技能的培养。结果是使人失去了主体性、创造性,使学生成了温室中的“花木”。他们走出校园,不知如何去适应这个复杂社会,可持续发展变成空谈。

    (二)开放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人既是发展的主体,又是发展的终级目标,生态学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超出传统的“学校教育”的范畴,广泛涉及到人的发展中身体、智力、情感等各个方面,并贯穿人的终身。因此,教育不再只为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特别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学生当作主体,注重每个学生的需要、潜能、能力、关系、个性和精神世界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开放的教育。

    第一,教育目标的开放。随着社会物质、意识形态的急剧变革,教育目标不再是培养学生为某一特定的社会做好准备,而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在身心、智力、敏感性、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使他们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教育就是应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二,教育内容的开放。生态学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在重视向学生传授系统化知识的同时,又要把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重视知识的实用性。书本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教材,学校应实行综合课程。这种综合课程统整学生过去的经验以适应其兴趣和需要,统整教师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统整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

    第三,教育方式的开放。生态学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核心是学生的生命发展,因此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与主动学习的教育。一方面,它有自主灵活性,强调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灵活性较大,受限制较小;另一方面,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探索知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在生态学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中,校长的可持续发展是核心、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根本,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了校长、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学校变革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