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自主性和学校能力(1)
2017-08-23 02:4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学校自主性和学校能力(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因为学校在国家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日益
摘 要:因为学校在国家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彰显,所以人们希望学校能够提高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效率。基于对学校效率低下原因的考虑,提高学校自主性就成了解决学校效能不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先是分析了学校自主性的含义,紧接着分析了学校自主性兴起的原因,同时根据对学校性质的理解,提出了学校的自主性是一种不完全自主性的观点。文章的最后,提出学校能力的概念,指出学校自主性的增大要求学校具备必要的能力,是学校能力而不是学校自主性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学校自主性;学校汲取能力;学校合法化能力;学校调控能力
当前,学校在中国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存在,学校已发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也是最普遍的社会制度之一。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几乎没有人不和学校有一定的关系,即使没有直接关系,也会有间接关系。可以说每个人都成了学校的利益相关者,都希望通过学校达致自己的期望。从个人一端来看是如此,从国家一端来说也莫不如是,任何国家都希望通过各级各类学校为其培养发展经济、传承文化、和谐社会的人才。当然,希望学校有什么作用是一回事,学校能不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又是另一回事。前者是人们对学校寄予的希望,后者是学校本身表现出的实际作用。也正是因为学校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人们一直也没有中断变革学校、提高学校效能,使学校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努力。其中,提高学校的自主性、加强学校能力建设就是这众多努力当中的一种。很多研究和观察已经证明,适当的学校自主性是有利于学校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因素之一,尤是对于处在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对学校的运行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下的中国学校来说,更为重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一、学校自主性的含义
一直以来,有一种压倒性的观点认为学校没有自主性,学校完全依赖于国家,这种观点并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我们了解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校演进史,不难发现在动荡变化的社会中,学校毫无选择地随着时代的波涛被动地起伏的现实,以及计划体制下学校完全依赖政府的境况。学校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教学目标、领导、师资和进行教学实践。家长、学生和外部影响都制约着他们的选择,甚至将决定强加给学校。如果我们想深入了解学校问题的根源,那么我们就不能只停留在学校运作上,我们必须把视线投向学校之外,转向学校所处的环境之中。常识告诉我们,学校的运作需要资源(诸如资金、设备、房舍、人员、教材等),而这些资源没有一样是学校能够自己生产的,学校只有从外部的世界获得这些资源,这样的特点也强化了人们头脑中学校没有自主性的印象。
表面上看起来,学校完全受制于国家(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中的国家主要指代表国家的政府机构),但是在具体的行为过程中,学校也时刻表现出自己的自主性。何谓自主?康德曾经将自主与自由意志相联系来进行阐释,不过他主要指的是个人自主。那么作为个人集合体的社会组织的学校,其自主性又如何解释呢?简单地说自主性即“足够允许一个集团解决问题并保持其独特特性的独立状态”。这个定义有两个部分,一个外延,一个内涵,其外延部分即独立性,等同于“权限”和“管辖范围”,比如学校自主性意味着学校有垄断的权限;内涵是指特性或使命——对组织的核心任务普遍认同和赞成情况下的理解,比如说学校的核心任务是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未来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由此,我们可以把作为重要社会组织的学校的自主性,看成是学校所拥有的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独立于其他机构或者力量的权力。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学校自主性是通过学校完成特殊的任务而实现的,正如企业有企业的任务、法院有法院的任务、医院有医院的任务,彼此职责分明。换言之,学校自主性是学校独立于其他社会团体和行为方式而生存的程度。学校是否具有自主性,主要看它是否具有区别于其他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自身利益和价值。学校可以系统地表达和推进自己的目标,而不是简单地反映国家、社会阶层或群体的需求和利益。学校自主性的直接结果表现为教育目标的贯彻能力,其间接结果表现为学校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学校与其他组织的分化表现为学校进行教学活动并只进行教学活动。所谓教育是任何一个组织和群体都有的影响(比如工厂、家庭、政府机关等都有教育作用),而教学活动则只有叫做学校的组织才有。学校的自主性使之成为“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与学校自主性相对应的是学校依附性,因此可以说,学校自主性的兴起是学校依附性的反向结果。学校在依附国家的同时,获得了相对自主的空间,所谓“约束下面的自由”就是这个意思。依赖于国家的资源赐予是学校生存的本能,学校对政府的依附既是为了获得资源的输入,也是为了寻求行政保护。当国家权力垄断了对学校资源的输入时,学校毋需通过自身的主动发展来开辟别的资源获得渠道,事实上也不可能允许学校有自由活动空间的存在,于是学校作为拥有特定利益的实体,便把主要精力用在如何争取国家更大的资源输入上。学校生存的基础就建立在国家权力对资源的分配上,因此学校通过各种方法向国家权力渗透,就成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于是学校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就成为学校生命力的最终保证,依靠各种联系渠道获取各种资源,自然而然地推动了学校自主性的滋生。
学校之所以成为学校,重要的标志是学校有一个相对封闭的边界,它也有自己判定优劣的标准,这个标准往往与社会上的不一样,比如,学校所展示的并因此教导学生的也是那种按照(知识)价值给予回报的原则。在知识方面取得成就(考试成绩高)的人会得到赞扬、老师的笑脸和最高的学分。然而更广阔的市场社会所教授的却是一种不同于学校的课程。在这里,文字方面最聪明的人并没有获得最高的回报,知识技艺也没有获得极高的评价。尽管学校在纵向的体制中是开放的,但其在横向上垄断信息的心理和意向却显示出明显的封闭特性。在国家政权调控体系内部形成了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学校亚文化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国家对学校的控制参数是多重的,甚至学校对许多问题的处理并没有足够的自主决策权,但就是在这样看似“滴水不漏”的国家权威约束下的学校,也还都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心理结构,那就是对学校内部信息的封存和学校利益的保护。受国家调控制约,在学校中有一种永久性
就业存在,一个人一旦进入某一所学校,一般要与其他的人共同生活很长时间,而在学校中不同的行动者的利益寻求活动又往往相互矛盾,容易引发冲突。为了保障学校内人们的相互关系,就产生了所谓的“一致性
政治学”,人们要保持表面一致,就不把冲突公开化,在表面上维持一致性,将冲突留在幕后解决。于是学校作为制度化组织所具有的高度制度化的特点并不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是处在国家严密的社会控制之下。与这种目的论的观点恰好相反,学校非制度化特征的“意外后果”,就是学校相对于上级部门具有信息方面的优势,这种信息优势使学校这样高度制度化的组织,具有一种隐蔽性的自主性,学校在制度化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隐蔽的“自由空间”。如果不是生活在学校当中,是很难体会学校这种自由空间的存在方式及其扩展程度的。由此可见,学校自主性就是学校在国家调控体系的背后,拥有一种独立于国家控制之外或者潜藏在控制体系之下的一种优势地位,它构成了处理学校内部和对外交往的规则。并且这种学校自主权是与学校成员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人们对它的认同也是自发的。如果某一个学校成员违背了学校内部的规则,或者损害了学校的主权地位,将会受到其他人的道德谴责和学校权威人物的惩罚,他就可能丧失很多利益,所谓“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反映的就是学校及其成员之间的利益连带关系。学校主权能够为学校提供一种非制度化的权威机制,甚至暗含着一种部分消解国家权威的力量,当然这种力量也还来自于学校所在的地方性知识,抑或是这种地方性知识与学校本身力量的结合。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学校亚文化的形成既是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键所在,也是学校自主性兴盛的结果。在大一统的学校体制中,包容着分割这种统一性的学校亚文化,这种亚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学校以外的地方性知识,我国的学校都坐落在某一个区域,有一个大致的服务半径,教师和学生都来源于此。由于国家对资源的再分配最终必然落实到学校这一基层组织,所以学校成员的利益得益于学校内部的分配机制,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学校的赐予,学校在资源分配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成为学校成员皈依学校的直接动力。维护学校自主性地位的存在,既出于满足个人福利的需要,也是维持学校整体存续的前提。时间一长,个人认同学校的程度就大大胜过对抽象的国家的认同。
可见,学校自主性并不是制度化的产物,而是制度化的一个意外后果或者是非正式制度化的产物。学校自主性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作为一种隐蔽性力量存在于学校结构之中的。随着市场化的改革,学校自主利益的规模有所扩大,并逐渐获得了一种制度化的保障机制。当前,学校与国家的关系正处于一种重构之中,随着国家之外的新兴的力量地兴起和资源主体的多元化,新的国家——学校的二元关系正在让位于日渐形成的国家、社会、学校的“三角关系”。
二、学校自主性兴起的原因
种种迹象表明学校自主性不是理论上论证的有没有、或者应该给予学校多少自主性的问题,而是确实存在学校自主性、并且学校自主性日益凸显的事实。细究起来,学校自主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导致学校自主性兴盛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校对国家的依赖性。按照一般的道理,国家对学校的事情几乎全部包揽下来,应该没有学校主权(自主性的表征)这一现象,但实际情况没有这样单一和纯粹。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国家对学校进行资源配置的体制之中,由于国家对学校的资源输入并没有明晰的规定,国家政策文本往往是模糊的,这为下面的自由发挥创造了条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家要通过各级政府负责对自己辖区内学校的资源输入,而各级政府,尤其是与学校有直接关系的政府和学校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许多情况下往往视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干部的好恶和感情而定,所有学校在获得正常的资源输入之后,由于面临着学校成员的压力和对学校整体利益的考虑,必然要通过非正式制度的渠道去争取更大的资源输入,而这却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事情。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