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互动问题探讨(1)(2)
2017-08-24 01:32
导读:(二)管理类人才 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相比,虽然规模、水平有一定差距,但在管理上比乡村要复杂得多。小城镇发展需要数量足够、质量较高的各种管理人才
(二)管理类人才
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相比,虽然规模、水平有一定差距,但在管理上比乡村要复杂得多。小城镇发展需要数量足够、质量较高的各种管理人才作保证。
(三)商业管理与经营人才
小城镇与商贸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商业发展要求大幅度提高商品流通技术和商品流通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商业管理与经营人才是繁荣小城镇不可或缺的人才。
(四)现代农业及农业科技人才
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劳动力素质低,文盲、半文盲约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26.5%;农业科技人员不足,科学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效率仅为35%,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
从昌黎全县来看,到2005年末,酿酒葡萄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鲜食葡萄近2万亩,花卉栽培长足发展,水果品种丰富,但是,欲进一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增进效益,需要不断提高种养技术和改良品种。另外,加入WTO以后的过渡期即将过去,我国农业全面履行国际协议,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现代农业及农业科技人才将是小城镇非常急需的人才。
(五)服务业人才
具备与小城镇发展相配套的服务体系和质量,是完善城镇功能、发挥小城镇城乡结合体作用的重要内容。为居民生活和第二、三产业服务的服务业人才,是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四、与小城镇建设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调整与改革
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前沿性作用日益突出。
(一)必须把职业教育置于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
城镇政府要认真学习领会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从城镇实际出发,抓紧制定
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本地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作出安排,将职业教育列于“科教兴农”、“科教兴镇”战略的中心地位,把振兴行动真正转移到依靠教育、依靠科技、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二)确立与小城镇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
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中心,其发展繁荣需要完备的职教体系作为支撑。应建立从初级到中级甚至高级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初等教育阶段,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在中等教育阶段,兴办职业学校或综合学校,有条件的地方将高等职业教育延伸到城镇。
(三)专业设置适应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般而言,城镇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是小城镇建设的最重要的经济支撑力量。因此,职业学校应围绕城镇的支柱产业来确立重点专业。比如,昌黎镇地处华北与东北的咽喉要道,西临北京、天津、唐山,东邻秦皇岛、沈阳、大连,地理位置优越,自古经济繁华,是连通华北、东北重要的经贸集散地,如今国内市场辐射京、津、鲁、豫、晋、蒙等20个省、市、自治区,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因此,应开设商业管理、市场营销类专业。同时,葡萄酒生产、花卉养植、葡萄和水果种植是目前城镇的重要产业,职业学
校要紧紧围绕这些相关产业来设置专业。
(四)主动参与职业培训制度的建立
促使劳动者提高素质的驱动力,往往取决于一定的职业培训制度。在国外,用人单位一般规定职员必须参与一定的进修学习,才能获得晋职、提薪、升迁的机会。通过培训也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应规定,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如从事个体工商经营,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农村承包农场、牧场、山林、鱼塘的,应获得“绿色证书”。职业学校要注意发挥和利用自身的优势,举办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应积极争取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所)或职业资格考试机构。
(五)实行“城镇准入”政策,发挥职业学校在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中的作用
国务院于2001年3月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后,全国两万多个县级以下小城镇的户口全面放开。宁波市于2000年 7月宣布,本区农业人口和包括农户在内的外来人口可通过投资、人才、投靠、婚迁、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大中专毕业等渠道获城市户口,成为全国第一个较全面开放城市户口的中等城市。在诸多实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地区,大多数是在“高投入”、“高学历”上设定条件,而对城市化进程中补充城市一线劳动者的政策却十分鲜见,宁波市对中专生人户的规定应得到重视。
小城镇作为城市化的初级形态,应制定通过职业学校招收农户学生“农转非”的政策,或把青年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教育才能进入城镇居住、打工甚至落户的条件,规定职业学校毕业是青年农民转为小城镇“市民”户口的必要前提。对于青年农民转户,引导农民把“花钱转户口”调整为“花钱上学转户口”,变“学而优则仕”为“学而优则市”,不仅在户籍管理上可操作,还能从动力机制上刺激农民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城镇现代化水平。
农业部、劳动和
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共同制定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指出:我国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十一五”期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小城镇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农业
广播电视学校等,要积极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对他们进行现代生产技术、信息技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法制纪律、心理健康、职业道德以及有关WTO知识教育,为小城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促进小城镇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李继星.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社区教育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2,(1).
[2]欧阳骁.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新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01,(5).
[3]劳动部等.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全文)(EB/OL).http://www.china.org,en/ehinesefPI-c/417428.htm,2005—11—13.
[4]教育部.2003-2007~育振兴行动计划[Z].中国高等教育,2004,(7).
[5]教育部.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05-07-27.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