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
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把每位学生都教育成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人,是我们教育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汀祖镇王寿小学王海燕老师说:“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在感恩意识日益淡薄的今天,语文教学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育相得益彰。”
例如在实施《鲁本的秘密》一课时王老师这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小鲁本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如:“母亲的家务似乎永远也没个完。日复一日,在那破旧的缝纫机上缝缝补补;……全家人健康、幸福,就是她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企盼了。”学生在反复读句子体会鲁本的内心活动,他感激母亲,理解母亲,他深爱着他的母亲,进一步体会鲁本是多么理解母亲,体谅母亲,感恩母亲。
(四)要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
李晔是北京一所重点学校的高三学生,他说:“不少人说我们是‘草莓族’,外表看起来色彩鲜艳,里面却苍白绵软,稍一施压就变成一团稀泥,表层还疙疙瘩瘩的挺有个性。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多经历风雨,尽快地成熟起来,可是大人们却很少给我们机会。”既然孩子有这样的需求,而在教育上孩子好动的特点有决定了在感恩问题上孩子的反复性。我们在实施感恩教育时就要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开展。同时给予孩子更多的感受和体验的机会,让“被爱”深入学生的内心,让“恩德”包围在他们周围。只有如此,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才能真正能让学生知恩、感恩,进而施恩、报恩,健全人格。
总之,实施感恩教育,能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同时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对我们的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学校目前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让孩子们在温暖中学会感恩,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养成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感恩教育的思考》,叶华茂著
<2>《约翰·多恩诗歌选》,百花文艺出版社
<3>《关于“感恩教育的访谈”》,新浪网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