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党校学员厌学的潜因与分析(1)

2017-08-25 04:1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党校学员厌学的潜因与分析(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一)学员对党校的性质、地位以及党校教学的目的

摘要:(一)学员对党校的性质、地位以及党校教学的目的缺乏明确的认识;(二)市场经济下,功利思想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三)学风问题,是一个历史的同时也是一个及为现实的问题;(四)党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是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一,学科结构设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第二,教学专题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弊端;第三,教学方式、方法枯燥单一;第四、师资队伍的建设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五)基础设施建设差,硬件建设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影响    党校学员   学习积极性   原因分析

一、目前党校学员学习的现状

目前,在我们党校学习中,当组织部门抽调某同志到某地、某校学习时,总是有人推三阻四,不想去。或者即便去了,也是勉为其难,抱着“养养神,认认人,混个阶段性学历证明”的态度去,一段时间以来,这种风气越演越烈。这种现象是与当前领导干部所应有的素质极不相称,不相符的,也是于国家、于人民、于自己都是非常有害的。人们为何如此害怕学习,特别是害怕到党校学习。难道真是我们的知识水平已高到不需要再学习的程度了吗?回答是否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二、学员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原因分析
    (一)学员对党校的性质、地位以及党校教学的目的缺乏明确的认识
党校,是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以及理论工作者的学校,是党员和领导干部加强理论修养和战略思维的主要阵地。党校不等同于普通高校和一般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培养党员的“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是党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是从党校建立之初就确立了的。无论哪一级的干部,一断时间之后,都应该到党校进行党性修养和理论修养的培训,但我们一些同志却认为,到党校学习是职务晋升的一座桥梁,这是对到党校学习认识的一个误区。在这众多的班次学员中,学习积极性最高的是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其主要原因就是中青年干部班是属于后备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而其他班次的学员则是属于按中央要求每五年必须培训或轮训一次的学习。所以,中青班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就普遍高于其他班的学员,故此,我们可以从这一点上看到,这是对到党校学习的一种错误认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党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是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质量的提高。党校的教学方式、方法、内容虽然与国民教育的教学有所不同,但是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相同的。教师讲授得好,可以弥补其它许多教学条件的不足,并能紧紧的抓住学员的学习动力,极大的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但在我们目前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弊端,这些弊端严重影响我们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1、学科结构设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在一个半月的常设班次的课程设置中,一般情况下:三基本理论学时为一周,行政管理、领导科学学时为一周,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的学时为一周,部门专题知识的学时为一周,剩余时间全为经济学所占有。这种结构的设置并不是适应于所有的班次,特别是县级领导干部班,他们更想侧重于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的学习。学科结构比例没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标准和尺度,一味的偏重于经济理论,从而形成重管理科学而轻行政管理与领导科学、领导艺术的局面。
  2、教学专题的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在教学专题的设置上,一方面有上下一统齐(即省委、地委、县委党校都是设置同样一些专题)、左右一般高(即同一学校的不同班次之间的课程大都一样,只不过是把上课的时间顺序调换)的现象存在。因此,教学针对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就难以与学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另一方面,教学专题的设置不能与时俱进,新出台的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不能及时的更换到教学当中,教师教案的更新问题也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略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