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1)(2)

2017-08-25 06:31
导读:第六、疏导,充当知音、友人、倾听者。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在突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的同时,带来了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分离状态。这一“师生分离”状态
   第六、疏导,充当知音、友人、倾听者。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在突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的同时,带来了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分离状态。这一“师生分离”状态虽然提供了相对宽松、自由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却使学习者在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时减少了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更减少了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流,由此产生的孤独感在家庭压力、经济压力等的共同作用下就会造成学习者的心理障碍。在普通高校中,心理障碍问题虽然存在,但由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而并不突出。在远程开放教育中,这种心理障碍则会逐渐增多并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是个人之间也即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核心问题是无法、也不可能为教育技术所取代。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教学系统由传统的“人——人”模式转变为“人——机——人”的模式,这种模式带来的师生分离不仅是时空上的分离,更多的是感情上的隔离。因为学习者面对的是一个虽近在眼前,但从不注意自己,更不认识自己的、只会重复那几句老话而且远在天边的人,如何能产生师生共鸣?虽然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它的交互性,但目前受技术条件、学习者习惯、师资配备等因素的影响,交互的频度、广度、深度还有很大局限性。即使技术上能够做到双向视频交流,也会因教师注意力有限而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再者,现代远程教育带来的时空分离、师生分离等,致使学习者得不到同步激励,从而使学习失去热情。人类行为学研究表明人类活动的积极性与激励程度有关,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期望理论,认为人类工作的积极性(动力)来源于对工作的满意评价(效价)和完成工作的可能性估计(期望值),即:动力=效价×期望值。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价”和完成学习的“期望值”,对于激励他们完成艰苦的学习非常重要。传统教学的优点在于教师在实时教学中可以及时地肯定、认同学习者的每一点进步,使学习者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及这些成绩所得到的社会承认,提高学习积极性。但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时空分离”、“师生分离”等会使学习活动失去重要的外部激励机制,学习者所谓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满足不了人类本身的“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两大高层需要,降低了学习效价,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上述问题,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师首先必须重视与学习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接受必要的心理咨询知识培训、掌握必备的心理咨询方法、原则基础上,用一副善于倾听的耳朵和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帮助学习者释放不良情绪、舒解心理压力、降低心理负担,减轻心理负荷、增强学习者的心理承载力,使之成为心智健康的人;其次,必须重视师生之间必要的直接接触,开通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设法弥合师生的感情隔阂,提高学习者对教师及其课程的认同感,进而做到“情”通“理”达。因为人类感情的需要非虚拟接触所能满足,网上教学是难以取代传统高校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人格感染和精神激励的;最后,教师要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注入人文关怀,在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管理中引入赏识教育,在检查笔记、批阅作业、评价考核、解疑答难过程中及时肯定成绩、鼓励创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习者,以维持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度和持久力。教师这一角色的“扮演”涉及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开掘、培养和训练,对学习者心智的健康、学业的完成、终身学习能力的获取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二、顺应时代发展煱缪莺媒淌Φ亩嘀亟巧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职责是多方面的。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扮演好教师的多重角色,我们需做的努力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观念转变到位是完成教师角色转换的思想基础。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然而,囿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巨大惯性,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突围”出来,完成向“导学”角色的转换并实现重心转移,是十分艰难的。因为,对大多数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教师而言,传统教育打下的烙印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消除的。全面系统地传授、灌输知识对他们既已成定势又驾轻就熟,还深得对十几年面授教育习以为常的学习者的青睐。教师已习惯于被看作是掌握知识、占有知识、传递知识的人,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是“讲坛上的圣人”。因此要使教师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习者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教师观念转变的缓慢、滞后和不到位会带来教育教学模式有效转换的艰巨性。事实上这种转换过程越长,对适合于开放教育的微观教学模式的构建就越难,对保证教学质量的负面效应就越大。有鉴于此,作为从事开放教育的一线教师,要适时自觉地进行“角色”的转变,并清醒意识到现代教师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从而切实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确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自觉地调整教师与学习者的关系,努力成为学习者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启发人、引路人,完成从知识的讲授者向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转变,以适应现代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第二、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教师角色转换的技能基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无疑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革命。传统教师的形象是作为知识的讲解者出现,一张嘴、一本书和一支粉笔打天下,教师苦练的基本功是“三字一话”,曾几何时,这些规矩受到无情的冲击,教师的基本功变成了“三机一画”,即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和自制动画。教学手段的变化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条件下的远程开放教育,其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多种媒体创设虚拟学习环境以整合教与学的行为。因为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一方面要在一定距离间隔的情况下重建教与学的关系,另一方面要从远处把一个教育环境置于学习者的正常生活环境中,特别是在学习个别化的前提下,实现教与学行为的重新整合。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备课、制作电子教案,游刃有余地在网上作业,任意浏览、下载教学所需的资料,并会制作网页和CAI课件,进行网上教学。——对教师而言,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已成当务之急。

   但是,在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有几个基本方面是必须予以解决的。一是教师要克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神秘感、恐惧感和焦虑感。要认识到:对教师而言,只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初步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就可以在教学上使用多媒体技术了。进而在消除疑惑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程度;二是教师要尝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现代教育技术再先进也仅是学习的工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远程开放教育的目的是要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构建远程教学的新模式。也就是说光有路、有车还不行,还要有充足的货,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习者选用,否则教学资源匮乏将严重影响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传统的面授教学得以回归。——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能力应成为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三是教师在设计开发教学资源时需考虑:从教学角度出发设计应注重内容的精当性和教学的可用性,即内容精练适当又能满足教与学的互动要求。从学习角度出发设计应侧重学习的个性化和人性化,即想方设法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基本问题引入——多角度地鉴别——给出不同的案例——浏览不同观点,得出自身的答案”,唯有此,才能彻底纠正传统的、线性的、被动的观看方式,从而转变为交互式、多结局、主动参与的方式,以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同时注重包括兴趣、情绪、意志、性格、态度等在内的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关照和培养。从技术角度出发设计应偏重于设计本身的科学化和装饰的适当性,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标准化、合理化,防止装饰得过于“严肃化”或“幼稚化”,以免造成学习者学习精力的分散和情绪的低落。当然,上述要求对教师而言看似很高,却是教学资源开发设计的发展方向。我们理当努力。

 

   第三、不断更新知识,把握和跟踪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是教师扮演好其多重角色的内在要求。首先,巨大的“数字差别” 警醒我们,严峻的社会现实迫使我们急起直追。《竿新闻周刊》(2000年第47期)专题文章曾指出:我国同发达国家存在明显信息差距 。我国与西方七国相比,人均计算机占有率相差32-90倍之间,互联网普及率相差143-176倍之间。我国各地区之间的信息差距,大大高于经济发展水平。例如东部、中部、西部因特网普及率之比为197∶45∶32。城乡之间信息差距十分悬殊,网络用户城市普及率为农村的740倍,且呈现扩大趋势。——面对如此的“数字鸿沟”,我们惟有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来完成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以便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目标而努力;其次,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知识大爆炸要求人们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由于知识所具有的两大特性,即知识的时效性和无限增殖性,加之伴随科技进步而产生的知识“半衰期”的迅速缩短,使人们一方面面对着快速增长的新知识和日益复杂的工作局面,一方面已经掌握的知识又愈来愈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在社会中生活的每一个个体都深切体会到,惟有连续不断的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落伍和被淘汰。——这也是终身教育理念为人们所认同并得以广泛传播的现实原因。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紧握这把钥匙,不断追踪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再者,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师面对的学习对象要求教师不断参与继续教育。远程学习者是一大批学习能力不齐、文化基础相异、思维方式有别的学习者,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发挥其“导学”作用,做到指导到位而不越位,除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外,更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因为,作为远程开放教育质量控制关键因素的教师,其业务水平的高低、服务意识的强弱、观念转变的快慢等都将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凡此种种,惟有不间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最终解决问题;最后,教师的成长由“自在”到“自为”再到“自由”,除了通常所说的知识增长、技能训练等条件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视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对教育实践的观察和反思,即要具备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反思能力。教育思想贵在“思想”、“思考”、“思索”等功夫,教育认识的提高离不开对教育历史的总结,教育思想的深化就在于对过去教育实践的反思,教育理论的创新需要对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洞察。没有教育问题意识,就不可能进入教育研究的境界;没有教育反思的能力,就不可能获得教师应有的智慧和素养,从而也就不可能“扮演”好教师的多重角色。因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也是最终要失败的。为此,着眼于我国教育现代化以及当前教育改革实践中的思想建设,潜心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实践过程的探索和研究,这种尝试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对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教师“导学”作用的发挥也是不无益处的。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网络教学结构与模式探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