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是治薄基础。
在这次治理改造薄弱学校工作中,我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全按照市一级一类小学的标准配备,高规格、高起点,进行合理配置。为了实现“教书育人”这一目标,学校紧贴科学发展前沿,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巨资进行教学软硬件建设,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教学手段现代化。
上半年,我校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投入8万元改造了学生微机室,淘汰了无盘站微机,建成拥有35台独立主机的学生微机室,本学期已投入使用;投入5万元改造了教师电子备课室,目前拥有高配置教师有机13台;投入10万元新建了现代的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党员活动室。与此同时,投入7.1万元增添了音、体、美、医疗器械等器材。其中,新增音乐器材1.8 万元,体育器材3 万元,美术器材1.6万元,医疗器械0.7万元和1500册图书。此外,学校自筹资金2万多元,改造学校的安全设施。
目前学校拥有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微机室、多功能会议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室、保健室、校园网主控室、党员活动室等部室。各部室室内布局合理、优美,各种制度健全,表册齐全,器材明细帐和实物流水账明晰,并有专人负责。
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治薄目的。
(一)规范管理,狠抓质量,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为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水平,确保我校教师做到“备课求创、上课求质、辅导求全、作业求优”的质量标准全面落实,我校由教导处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常规教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坚持做到“一月一重点”检查制度,还将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分为四部分由分管行政领导负责每月对其教学、教案、作业的指导检查,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教研组内教案、作业互查,促进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相互交流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领导坚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加强教学指导。合校以来我校以新城区教学评优为契机积极吸取各校在备课中的优点,从备课格式上作出了规定,要求40岁以下教师在备课中体现出“教学步骤”、“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四个环节,使备课真正成为教师创造性的劳动。
(二)科研先导,质量生存,引导教师步入职业幸福之路。
2003——2005年我校定“自主、合作、探究”为校内教研课题,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有多名教师的论文、课件在省、市、区教学成果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
2005年6月起我校以市级立项课题“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分析”为主题,突出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我们认真组织好了每阶段优质课评选暨课题实践活动,要求40岁以下教师人人参与。由于我们全体教师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我们的科研成果是硕果累累,目前我校在2007年3月份完成了《市级立项课题中期检查报告》,形成了“教学设计新模式”、“教学效果分析评价体例”等重要的教研成果。在这两年的研究期间我校在各级各类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获奖论文27篇,获奖教学设计23份,获奖课堂教学课例2节;编撰了获奖《论文集》、《教学设计集》各一本。
2006年7月确立“十·五”国家级科研子课题“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研究。在2007年5月全国课题组第一次论文交流会中,我校多名教师的论文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三)校本教育、打造特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于打好学生科学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以六学(学做人、学生活、学建体、学科学、学劳动、学审美)为内容,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在开发过程中,学校形成了以校长、教导主任为首,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了“领导小组——开发小组——实践教师——学生信息反馈”的开发网络,完全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
目前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已经完成了理论学习、研究阶段与资料收集、整理阶段,正在进行最艰巨的第三阶段,即课本撰写、编辑、审订阶段,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适合各年级的三本专集教材。各年级单独成册,内容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歌谣”的形式出现,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经过试讲深受学生的喜爱。
近年来,我校以“科学管理、和谐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为办学宗旨,通过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新城区教育系统标准化党支部”、“新城区教育系统示范党支部”、“陕西省示范家长学校”、“新城区先进职工之家”、“新城区优秀工会”、“新城区先进团支部”、“新城区红旗大队”、“新城区教育系统通讯报道优秀单位”、“新城区计生工作示范单位” 等一系列荣誉。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