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班集体人际关系的三类协调策略(1)

2017-08-25 06:49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论班集体人际关系的三类协调策略(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班集体人际关系是优秀班集体建设管理的重要内

摘  要:班集体人际关系是优秀班集体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任何班集体都是由“优等”、“中等”、“后进生”组成。应采取“三转三为”的基本策略引导、协调好各类学生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班集体   人际关系    协调策略

在校青少年由于受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以及自身智力、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不少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这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加强中学生人际交流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促使班集体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班集体中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团结的纽带,是学生完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肥沃土壤,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客观地说,任何一个班集体都存在着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他们的心理状态、行为表现、人际关系处理各有差异。如何有效引导三类学生协调好班集体的人际关系,我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科学地运用“三变”策略可以取到理想的效果。

一、培“优”,转“傲气”为“和气”

每个班的优等生,在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层次的学生是班上的骨干,是老师表扬的对象,“管”别人的机会多,自我感觉良好。无形中在一般的同学心目中成为榜样和权威。但是,他们身上往往也表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优等生,在班里处处“拔尖”,感觉比别人高一等的骄傲情绪;有的当了班干部,指手划脚吩咐其它同学干这干那;有的在学习上不关心人、帮助人,生怕别人超过自己;特别是个别优等生,由于得了奖、出了名便表现出不可一世的态度,目中无人,全身上下一股傲气,难以和同学相处。

对这类学生,班主任应平平他的傲气,使"傲气"转"和气",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建立互帮小组。在班集体中建立优等生和中等生,优等生和后进生互帮小组,这样有以下几大好处:

(1)学生相互接触,每个学生都各有所长,对优等生也是一种教育,有利于克服优等生的骄傲自满情绪。

(2)可以增进优等生和中等生,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友谊,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

2、进行对比教育,建立优秀生档案。一方面搜集优秀生学习、工作、活动的相关材料;另一方面,多方搜集外班优秀生的材料。通过对比,在横向与纵向上进行比较,使优等生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班或建议组织班联、全校优等生开展活动,谈理想、谈体会。让优等生充分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消除傲气,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事物,和谐地与他人相处。

二、扶中,转“满气”为“朝气”

中等生,是被老师认识最迟的一个群体。因为班主任老师常常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培优转后上,即所谓抓两头,带中间。而实质上是带而不问,带而不管的。他们在学生群体中处于中间地带,不被老师注意,全身散发一种“满气”: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甘居中游,满足现状,欲进畏难,缺乏远大理想和进取心。对周围的事物持观望态度,把自己置于班集体中的“局外人”。希望不被老师批评,也无所谓得到老师的表扬。如何将他们身上的“满气”换成“朝气”呢?我们认为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心理调整法。班主任要准确把握中等生的思想动态,对症下药。一般情况下,中等生的共同特点是:认为自己在班内无所谓,教师只关注优等生,而自己即使成绩好,有特长,教师也看不到,从而逐渐丧失好胜心,保持平庸的状态。所以班主任要调整他们的心态,培养坚毅的意志,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

2、活动激励法。班主任要挖掘出中等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他们多缺乏自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才能特长的机会,比如开展各种竞赛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发挥特长,久而久之,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焕发朝气,其内在潜力会挖掘出来。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