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新时期以来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沉默了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上世纪80年代初期,重点是清除“文革”时期对于语文教学的一些“左”的思想,如,“小字眼儿也要教出大道理”的识字、阅读、作文教学的政治化等。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总结汲取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方法,特别是继承60年代的一些做法,一方面接受了现代教学论的有益因素,又有了新发展。突出地体现在:
(一)明确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认知功能,通过语文实践获得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运用语言能力进行语言交流、语言解释、语言记忆,从而获得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也就是说,小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获得语言,同时还可以学到知识,所以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当然,它和数学不同,语文是通过表情达意体现其工具性的,所以语文科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任何学科都有教育性,这是学科的共性,但是语文学科的教育性是由其个性决定的,所以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在1978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以下简称《大纲》)中,明确提出:“语文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学会了看书、作文,掌握了语文这种基础工具,对于学习其他各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1986年的《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1988年的《大纲》(初审稿)重申了以上的观点。1992年的《大纲》(试用)再一次明确“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从新时期所制订的几次《大纲》来看,都是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并提的,从来没有单纯地提工具性。在这个问题上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语文教学文道统一思想的。
(二)在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加强“双基”训练
这是当时各科教学的统一思想。尤其是语文教学在“十年浩劫”中,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对于语言因素失去得太多,此时提出加强语文“双基”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双基”──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语文知识主要有:(1)语言体系,包括字、词、句;(2)篇章结构体系,主要指文章的结构因素,包括文章的段落、中心思想、文章的标题及开头、结尾。这是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教材都会出现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如有人所说的只讲一些概念,而是随课文学习而逐步掌握的。语文能力,除识字、写字能力外,主要是听、说、读、写能力。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是语文能力训练的方法。例如,教学生识字、写字,总得让学生知道这个字是由哪些笔划组成的,各种笔划的名称是什么,这样才能提高其识字、写字能力。教学生说话、写话,要让学生懂得怎样才是一句完整的话,一句完整的话包括哪些因素,在学习的文章中有哪些句式,这样才能提高其说话、写话能力。加强“双基”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
(三)在“文道统一”思想指导下,提出加强语言训练
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就必须加强语言训练。从理论上来讲,第一,语言和思想是统一的,只有将语言理解得深透,才能感悟思想的真善美;同时,是在“文道统一”思想指导下,加强语言训练。第二,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进行严格的训练。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地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2](2-3)“行”就是实践,就是练习。也就是说,语文的学习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解,必须要经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的反复练习──训练。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不能丢弃的。
(四)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提倡启发式教学,学生要认真读书,培养学生的独立读写能力。反对教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
(五)注重识字、阅读、写作方法的指导
要提高学生的独立的读写能力,就要教给学生读写方法。就如叶老指出的:“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这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就看以上两点。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2](57)在一段时期内,很重视读写方法的指导。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论》一书中(1987年出版),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提出。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多读多练;这一时期,要求在多读多练基础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指导,这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
综观近百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在逐步重视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整理、研究、学习、继承,但是还很不够。总体来说,这个时期,强化了横向的借鉴,弱化了纵向的继承。也就是说,一次次地学习国外的教学理论,对于提高我国的语文教学水平是起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忽视了我国汉字、汉文特点,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很不够的。其中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的丰富性、科学性、理论性认识不足。因此,整理、研究、学习很不够。有一种说法:传统语文教学没有理论,只是一些经验。如张志公先生所说:“我们的前人似乎不善于总结经验,尽管有那么多很可贵的经验,可是两三千年来一直没有一部系统的论述语文教学的论著,据此产生出一套或几套可以广泛使用的方法”[1](1055)。但我认为,不论是旧传统或新传统语文教学是具有很丰富的理论的。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对于传统语文教学是有所发展的。同时,对于传统语文教学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整理,如张志公先生的《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和《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等专著,就系统论述了旧传统语文教育。又如,叶圣陶、黎锦熙、朱自清等老语文教育家的论著都陆续出版。还有由山东省教研室林治金主编的《20世纪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丛书》(共五卷),基本概括了百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就,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要根深叶茂
今天我们要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扎根传统,面向现代,形成根深叶茂的态势呢?
(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学习传统、发展传统语文教学
尊重传统语文教学,并不是要抱住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动,更不是要复古。对于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要具体分析,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本身是不断发展的。传统是一个过程,而不完全是过去,传统流动于过去、现在、未来整个时间。也就是说,传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可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是具有时间局限性的,一旦失落是难以弥补和无法挽回的。例如,新中国建国初期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的过激批判;“十年浩劫”时期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彻底否定,都是无法弥补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的根,是否坚持以传统语文教学为根基,是关系到我国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问题,并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研究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的质量问题。因为语文教学的根基不牢固,是无法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根要成长为参天大树,就要培土、灌水、施肥。这培土、灌溉、施肥的工作,就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看传统的语文教学。所谓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的思维、时代的眼光、敏锐的想象力去学习、研究传统语文教学,也就是要以传统语文教学为根基,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借鉴,发展当代的语文教学。我并不反对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论,但是必须要有自主意识,要以汉字、汉文特点为根基。只有根基打得牢固,才能谈到发展。无论是我们的前辈或当代的语文教育家,大都是在传统语文教育基础上,又根据时代要求,学习了新思想、新思维、新理论和教学实践,而建立起自己的语文教育理论体系。远的不说,就以斯霞、霍懋征、袁瑢、李吉林、丁有宽几位老师来说,他们都是从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成长起来的参天大树。他们都具有深厚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根基,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他们又运用了语言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新知识、新理论、新思维,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才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语文教学体系。
(二)回归和发展灵魂的语言、灵魂的语文教学
马克思曾明确提出:“‘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2]这说明语言不是空泛的,而是有思想、有灵魂的。就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所讲的“文道统一”,也就是语言和思想、语言和思维的统一。从来都不存在纯工具性的语文学科。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语文蕴含着浓厚的精神生活,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今天谈语文教学的灵魂,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过去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失去得较多,这几年我们已有所感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性。”使语文学科的性质更加明确。这就是“文道统一”在今天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要改革、稳定、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是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但是我希望改革应是渐进的。不要轻易否定过去改进的一些经验,要总结分析,过去的做法,哪些是好经验,哪些已不符合时代要求,要改那些不符合当代要求的思想、方法。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要有辩证观点。
小学语文教学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我提出三点希望:第一,《新课标》修改定稿后,就是语文教学应遵循的目标,是否要稳定十年不改。第二,新教材编出后,是否要使用两轮。选材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果需要补充,可以印活页文选。第三,对于已经取得成绩的教改试验,应适当推广,不要几十年还在实验之中。这项工作应该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完成。
稳中求改,并不是不改,那么,我们改革什么呢?我认为要在教学思路上、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要培植新的教学流派。
(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语文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关键,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过去的培训,大都是在提高新思维、新理念方面。要求他们学习现代科学,学习语言学、心理学、教学论等知识,扩大视野,提高理论水平,这是很必要的。但是我认为现在应该在提高我国传统文化、传统语文教学上多下些工夫,使语文教学的根扎得牢牢的。我想问一问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师,能背诵古诗多少首?能背诵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多少篇?我过去曾给天津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开过一个阅读书单,古文部分我从《古文观止》上选了40篇,我建议背诵。传统语文教学要薪火相传。年轻语文教师,要接过传统语文教学的接力棒向前奔跑,就必须具有比较厚实的语文素养,如果脑子里装着若干篇古文、古诗,再熟悉一些中外新文学的名家名篇,从古典和现代的韵文传统、散文传统中汲取营养,在教学中就会应付自如。要做一名好的小学语文教师,书桌上需要摆放一部《古文观止》和一本《唐诗三百首》,时选时读,常用常新。希望在提高教师水平上下些工夫。我还希望年轻的语文教师,在传统语文教学修养上,要做到“真正好”:真──真过硬,正──路子正,好──追求完美。要会独立思考,要坚持教学实践。我相信只要坚持数年,定会成功!
参考文献:
[1]林治金.语文教育论文选编(下册)[C].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