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可以看到,作者努力站在需要用电脑写作的中小学生的立场来看待和解说电脑的硬件和软件。书中较多涉及关于电脑写作的非常基础的技术成分,即使是令人期待的“电脑写作技巧大盘点”一章,也仅是对前面章节中出现的电脑操作要点的回顾和总结,譬如“怎样启动和关闭电脑”“怎样打开和关闭程序窗口”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尚未成熟的过渡期,适时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若电脑写作研究和教学仍然拘泥于介绍和训练诸如打开、保存文件,上传、下载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等基本操作,那么这些“研究”的价值就要打上问号了。事实上,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学校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习惯或善于电脑写作了。譬如,对前文中的学生B来说,电脑写作可能反而妨碍了他的思路。
虽然这里只呈现了某一项研究,但其研究视角和论述方式已经代表了从书写工具维度出发的中小学生电脑写作研究的基本状况。
四、书写工具观照的意义与空间
我国一些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实践和研究已经触及了电脑的书写工具属性与写作间的关系问题,然而似乎主要是从写作前提或准备意义上强调基础操作技能。假设学生都顺利过了基本操作关,站在写作教学的立场上是否就可以停止关注电脑的书写工具属性和写作间的关系?
有研究者为了探究电脑书写对网络文学的影响,做了一个小小的试验:选择较为常用的微软拼音、智能ABC、全拼、五笔字型等汉语输入法作为试验对象,在WINDOWS2000专业版操作系统环境下,分别输入同一个随机抽选的词语,并记录下电脑操作显示的情况,包括所用到的字母键、选择键,按键次数,对话框首选词和次选词,以及是否支持句输入等项。将习以为常的一个输入细节放大后发现,原来汉语在电脑上“书写”要比在纸张上书写复杂得多,其中主要的表现是在输入完字母键之后,还必须输入选择键,这一点在拼音输入法中尤其明显。我们不仅要睁大眼睛盯着屏幕,还要小心翼翼地感觉着自己的敲键是否正确,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还得时不时停下来在一堆字词中选择自己要找的对象。简单的书写动作被电脑工具逐渐变成一套复杂的系统操作。这预示着书写的动作思维与语言思维之间的关系被重新建构。电脑书写成为一种动作思维和语言思维相互交织的“间断性书写”。 [6](123)就目前的技术发展和普及速度来看,广大电脑使用者正在并将继续接受这种“间断性书写”。
间断性书写对中小学写作学习过程会有何影响?国外一项关于计算机对中学生写作修改的影响研究表明,习惯于用文字处理器进行写作的学生倾向于将文本中的错误留待写完整篇作品后再修改。因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不会太计较细节,但在写完后会重读自己的作文,其间便会做一些改善作品的工作,包括调整作文的内容、修改错误之处等。而那些在文字处理技能方面略微逊色的学生则倾向于在写作的过程中随时修改错误而不会使用更有效的从头改写草稿(re-draft)的策略来改善作文的内容和结构。 [7]为什么不同的文字处理水平会导致对待错误的不同的注意程度和对修改时机的不同选择,也许以上所说的“间断性书写”原理可以解释这一问题。文字处理水平越低,间断性写作感会越强,写作者会越加关注当下的写作。因文字处理水平低而频繁出现的输入错误又会加剧“间断”出现的频率……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学生自然就难以顾及高水平的写作技能、细节。
关于输入法的小试验还有另一个发现,那就是各种输入法备选字词库中字、词的次序安排,乃至对句输入的支持程度都受到“流行原则”的左右。海德格尔曾将语言分为逻辑语言、日常语言和诗性语言,可以明显看出,由于得不到词库的有力支持,诗性语言是最不可能直接显现于屏幕之上的。 [6](125)这也许能解释前文中学生B在电脑上写作的诸多不便,也能解释他必须将头脑中闪现的句子先在纸上落实的习惯。虽然目前许多输入法软件都为用户提供了造词、添词的空间,但对于写作过程而言,这毕竟是新增的且与写作本身无关的一道工序。
由此可见,电脑写作有着许多与纸笔写作完全不同的体验,对于学习写作的中小学生来说,也许看似平常的一个技术因素或操作细节会有丰富而深远的意义。这意味着,写作教学研究和实施者需要多关心学生在运用、适应新的书写工具过程中的种种行为细节、心理反应与其写作能力发展间的关系。
在这方面,西方关于计算机对学生写作影响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有二百多项研究聚焦于文字处理器对学生写作的影响,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影响力研究”。Goldberg A., Russell M. 以及Cook A.以“计算机对学生写作的影响”为主题,于2002年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元分析”(meta-analysis)。此次元分析搜集了1992年至2002年间出现的关于幼儿园至十二年级学生电脑写作和纸笔写作的近百项比较研究,从中筛选出26项数据较丰富的“影响力研究”作为元分析的对象,另外补充分析了数据不全但与元分析主题相关的35项研究。 [8]这项元分析的最终目标是要回答文字处理程序在哪些方面对学生的写作产生了影响,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项数据都有利于文字处理程序,我们因此可以对电脑这一新的书写工具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这项元分析还是元分析所涉及的那些单项研究,关注的是最终结果,即这些研究并未区分学生的文字处理水平,其研究成果适合于已经掌握了文字处理能力的学生。文字处理器的使用“最终”会显示出比纸笔写作更为强大的优势,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他会经历怎样的磨砺,是否会走弯路,这是已往“影响力研究”所忽视的问题。不过,这些研究已为我们深入了解计算机对学生写作的种种影响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视角。譬如,已往的“影响力研究”都关注了文字处理程序对作品的质量、数量(字数或篇幅)以及修改行为的影响。仅质量问题就涉及了许多变量:表达技巧、风格、结构、内容、连贯性或完整性、一贯性或中心的聚焦程度、写作目的、词汇的选择、语法、组织、语气、读者意识、创造性、停顿、主题、背景、人物个性、情感……
电脑书写会影响哪些写作因素?同样一个写作因素,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在不同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阶段,是否会有不同的表现?不同表现的背后是否有着特定的原因?对于特定的表现是该鼓励、强化还是帮助学生矫正?这些都是有必要思考的问题。
以电脑键盘代替纸笔进行书写,只是信息技术工具最基础的应用方式之一,其间尚且蕴藏如此多的细节问题,那么在信息技术工具其他丰富、复杂的应用场合就更需要具备一种教育学的敏感性。关注特定情境中的教育、教学需要,参考各类相关研究成果,反思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状况,由此而更加理性地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效,这应当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学反思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Becker H J.Internet Use by Teachers: Conditions of Professional Use and Teacher-directed Student Use[DB/OL].http://www.crito.uci.edu/tlc/findings/internetuse/texttables.pdf.
[2] 李贞祥.《语文课程标准》献疑[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 (1):51.
[3] 费海明. 文字输入,不可遗忘的角落[J]. 信息技术教育,2004, (1): 36.
[4] 何克抗. 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DB/OL].http://nic.dlfu.edu.cn/word/sheji/14.htm.
[5] 郑斯雄,杨振中. 中学生自学电脑写作文[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 于洋,汤爱丽,李俊. 文学网景──网络文学的自由境界[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7]Watson D.The Impact Report: An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Children’s Achievem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M]. London: DES and King’s College London,1993.145.
[8]Goldberg A, Russell M, Cook A. The Effect of Computers on Student Writing: A Meta-analysis of Studies from 1992 to 2002[J].Journal of Technology,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2(1) [DB/OL].http://www.bc.edu/research/intasc/jtla/journal/pdf/v2nl,jtla.pdf.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