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结构释义(1)网(2)
2017-08-30 06:43
导读:模型中的环路结构分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一是由要素本身构成的环路,其中目标居于主导地位,经验和意志力居于服务地位,只有目标事先确立,其他要素
模型中的环路结构分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一是由要素本身构成的环路,其中目标居于主导地位,经验和意志力居于服务地位,只有目标事先确立,其他要素才会有意义,同样,只有经验和意志力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展示目标意义;要素之间的结构顺序以目标为原始方向,或者逆时针旋转或者顺时针旋转,通过彼此作用构成要素环路结构。二是由支持力构成的环路,每个要素都有两支支持力和两支被支持力,要素输出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自身质量,而且还取决于被支持力的情况,只有各要素的支持力做到正常输出,才能保证被支持力可靠、有效,才能使下一轮回的支持力获得能量补充,如此循环,构成支持力环路结构。当要素结构有序、支持渠道通畅、支持力量强劲时,学习力结构的有机程度就越高,对学习力发展就越有利,反之,学习力结构的有机程度就越低,对学习力发展就不利,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3 学习力的分层
学习力是有层次之分的。根据学习力模型和学习力形成方式,本文将个体学习力分为三个层面即借鉴性学习力、改造性学习力和创造性学习力进行讨论。
借鉴性学习力,主要来自获取学习环节,是个体学习、内化他人成果的能力,属于经验再现,因此,学习力要素及其模型给予它的是经验层面的支持力。借鉴性学习力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基础性,在学习力体系中它处于基础地位,对学习力的提升和发展起到支撑作用。二是广泛性,首先是人群的广泛性,人人都拥有借鉴性学习力,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得经验,使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更快;其次是应用的广泛性,人们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他人的经验,在成熟的经验和标准指导下推动工作、改善生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三是局限性,借鉴性学习力难以摆脱他人的思维定势、情景假设、行为方式等束缚,因此,在实践运用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果掌控不好就会引发应用失误,甚至还会导致工作失败,这是我们应该高度注意的问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改造性学习力,主要来自转变学习环节,是个体根据自我需要进行角色塑造的能力,属于自我意识实现,因此,学习力要素及其模型给予它的是能动层面的支持力。改造性学习力是人生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换言之,一个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改造性学习力,才能拥有较好的心态和角色,进而运用好经验性学习力,发挥好创造性学习力。为增强对改造性学习力的认识,本文着重讨论它的几个特点:一是针对性,改造性学习力强调的是自我改造能力,它是根据工作任务和环境提出的新要求,为调整个体的工作状态,事先在思想、理念、态度、角色等方面进行的自我改造和转换,这种能力越强、改造效果越好,对未来的工作就越有利。二是自觉性,改造性学习力是在没有外人监督下形成和发生的,凭借的是个体自我需要、自我实施、自我完善的自觉意识,其自觉程度与个人的思想境界紧密相关,思想境界越高的人,自觉程度就越高,改造学习力就越强。三是实时性,它是指改造性学习力的针对性实时问题,人们所处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以及自我状态都在发生变化,一个人要在变中实现自我、取得成功,就必须根据环境和工作的变化实时调整改造学习力角度,及时针对自身问题进行改造学习,使自己的状态保持与环境和工作的要求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
创造性学习力,主要来自创新学习环节,是个体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属于创新意识实现,因此,学习力要素及其模型给予它的是创新层面的支持力。创造性学习力是个体追求更高境界必须具备的能力,它体现在思路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思路创新能力,就是个体调整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线索的能力,当我们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而感到不知所措时,就需要对工作思路进行新的调整和整合,使工作在新思路的指引下正常开展下去。实践创新能力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完善性创新能力,它是个体应用新思路对现行工作进行改进和完善的能力,它需要实践过程和工作效果来体现,目的在于使工作在原有水平基础上有新的提高;其次是原始性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新思路以自己拥有的经验对未知的东西进行探究和开发的能力,它是将未知变成已知、将复杂变成简单、将一般变成非凡的开创性实践活动。创造性学习力的特点就是不断创新,通过持续有效的实践活动,将事物发展水平由一种状态推向更高一级状态,直至达到理想目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个层面的学习力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统一在个体的实践活动之中。借鉴性学习力处于基础性地位,为其他层面的学习力提供经验支持,其他层面学习力的发展,又丰富了借鉴性学习力的内容;改造性学习力处于关键性地位,为其它层面的学习力提供思想、态度、理念、思路、角色等支持,其它层面学习力的发展,又强化了改造性学习力的方向;创造性学习力处于前沿地位,为其他学习力提供实践支持,其他层面学习力的发展,又加大了创造性学习力的力度,三者关系见图2。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只是从结构角度研究了学习力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要使学习力提升成为可操作的程序,还必须自觉结合个体实际,坚持务真求实、循序渐进的态度,努力探索适应自身的方法和途径。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