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经济与教育的共识(1)网(2)

2017-08-30 06:43
导读:3 知识经济与教育——人和自然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期形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财富创造系统,“后工业社会是围绕知识组织起来”。现代科技革命使科技知识

3 知识经济与教育——人和自然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期形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财富创造系统,“后工业社会是围绕知识组织起来”。现代科技革命使科技知识对生产力产生全面的影响。以微电子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产生了与工业经济时代截然不同的生产方式:人只需在电脑上编制控制程序,生产过程是无图纸的全自动化技术制造系统,劳动者从原来生产过程中的“活工具”变为了名副其实的主体。知识、智力资源在生产中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创造出巨大的价值。一束像头发丝细的光导纤维可以同时进行数百万次电话交谈或数百次视频传输。美国通过国家信息基础设置建设生产力可以提高20%~40%,用信息技术设计与生产的一部新型汽车只需要两年,比1990年缩短了4年,据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教授詹姆斯·奎恩估计:美国制成品附加值的3/4来自信息投入。1996年7月美国国家技术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80%左右”。托夫勒说:“知识的发生变化的作用-创造财富新体系的兴起-知识本身不仅已经成为质量最高的力量源泉,而且成为武力和财富的最重要因素,换句话说,知识已经从金钱力量和肌肉力量的附属发生成为这些力量的精髓。”
当财富中知识含量或比重不断上升,并占据绝对优势时,人和知识的价值才会受到尊重和弘扬,人才从经济的从属“齿轮”转化为经济运转的主体。知识经济中,知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求助于知识而自然回归到求助于人和人的发展,因为知识是人脑的创造物。在市场价值规律的引导下,知识的价值被深刻地激活。知识和信息的高价值需求刺激社会尊重知识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在不断强化的价值哲学的引导下,人和人的发展被经济运行系统推倒一个新的平台上。在知识与人之间,是人使知识的价值转化为智慧的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关注人和人的发展是知识经济本身固有的逻辑。人力资本的创始人舒尔茨说:“在美国,国民收入的1/5来自于物力资本,即财产4/5来自于人力资本。”经济的发展是依靠知识和新思想、创造力,这首先不是作为生产力的价值、商品的价值,而是对全面发展的价值。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创造力,新思想实际上就是智慧,智慧的价值在于创造,但又不止于创造。亚里斯多德认为:智慧使人聪明有德,是人类快乐的源泉。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契把智慧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联系起来,认为“智慧是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的真理性认识”,是“对宇宙人生的某种洞见”,“它贯穿于科学、道德、艺术等领域,成为其内在的灵魂”。在市场经济价值的驱动下,人追求知识,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这个过程就是人自身发展的过程,人脑智慧得到开启,人的潜能在市场价值的牵引下被充分发掘。同时现代科学知识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包含了科学知识固有的完善人的发展的因素,现代科学知识的精神是求实的、友善的、合作的。科学的本质是真与善的完美统一。人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受科学精神的作用,智慧会得到升华,品德会更加完美。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知识经济中知识还藴涵着另一个基因因素,即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知识经济彻底改变工业经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知识经济以效率和节约为出发点。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生产力系统中劳动对象、工具无论是种类、性能、功能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业生产中出现的无图纸生产设计,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金属玻璃”,具有玻璃和金属的性能,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导电性,良好的导磁性、韧性和可塑性,耐腐蚀超过不绣钢的100倍。美国联邦爱迪公司制成出几乎无摩擦力、效率比世界上最好的滚珠轴承高几千倍的新型轴承。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对象、工具融入了科学知识以后,不但可以提高效率还可节约资源。由于知识的可复制性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可以很快地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同。人类的经济活动能以比以前更少的资源获得同样甚至更快的经济发展,缓解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压力。自然资源和环境可以休养生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当已有的知识不能带来超额利润,自然资源也几乎用尽,技术改进的储备逐渐会枯竭时,其依赖的基础——科学创新在价值规律的引导下被深刻激活,技术创新呼唤科学创新,而科学创新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它进一步迫使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创新教育。于是,逻辑的结果是技术创新、科学创新和教育创新三者,均归结到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人的大脑的产物,知识与知识创新之间有一条明显的通道,那就是教育,教育是联系知识于知识创新的纽带。在这个纽带中,人是从知识到知识创新的主体,只有人的大脑的创造性活动才能使知识变为知识创新,使知识的价值转化为智慧的价值。教育在巨大的市场价值的引导下挣脱了工业经济时代培养经济大齿轮的依附于机器的“工具”的模式,转而寻求开启人类自身的智力资源。知识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有掌握了它的人进行创新才能转化为价值。教育是一个系统,人是知识的载体,知识创新是“人与知识”相互作用的系统功能。创新就是独一无二的,它存在于富有个性特征的人身上,因为个性中最与众不同的、最闪光之处并非其他,而是创造性表达的智慧,这是教育的知识经济的内部动因。教育在经济的拉动下,必然关注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智慧,开启人的内在的宝库。1996年4月11日,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国际科教文组织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向全世界正式发表报告:《学习:(人类的)内在宝库》,报告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从人的角度看21世纪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的作用,认为21世纪的教育不再是发展的手段,而是发展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4 经济与教育殊途同归
  经济和教育各自从不同的路径,按其自身固有的逻辑,阐释各自的理念及理念的演变,展出了不同的发展规律,最终又异途同归,即人和自然的共同发展。经济和教育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在进入知识经济时找到了共同关注对象:人和自然,并达成了共识――人和自然的共同发展。这应该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胡铁城.知识经济全书[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1998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6 甄炳禧.美国新经济[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
7 樊美勤,邓斌.新经济批判[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8 托夫勒.力量的转移[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9 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学习力结构释义(1)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