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1)(2)

2017-08-31 01:34
导读:现代社会给人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创造性的呼唤要求学校教学重视学生的人性发展,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会自学,缺
现代社会给人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创造性的呼唤要求学校教学重视学生的人性发展,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会自学,缺乏自学能力也我们教学的一大病态。因此,我们就需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的个性、研究个性化教学原则、方法,特别是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及其教学方法。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而且也要研究学生的学,只有始终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才能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新课程背景下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有效学习,作为我们教师一方面要自己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不注重于为应试而埋头教书,另一方面要在研究如何教学生的同时,不妨多研究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上。

  因材施教的核心是在发现其兴趣、优势后正确引导,扬长避短。俗话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顺着这个“长”发展下去,其能力就会得到很好地展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让他在自己所“短”的方向上做出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由于每个人的“长”“短”不一,因此,他们绝对不可能成为同一类型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材施教,就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注重个性特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倡导乐学,从而实现使学生多才多艺、有特色地发展。孔子是乐学(愉快教学)的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的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最佳。那么孔子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的呢?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民主教育,这是令学生乐学的前提。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师生感情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感情冷漠,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师生感情融洽,师爱生,生敬师,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自然被触发,并进而“爱屋及乌”般喜欢上教师的讲授,学习的兴趣浓了,劲头足了,这就是“亲其师而近其道”。孔子对学生十分热爱,与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从不摆教师的架子,总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而且也能放下架子向他的学生学习。教学态度谦和、民主、诚恳、友爱,教学气氛轻松愉悦。我们应该像孔子那样对学生讲平等,讲民主,讲感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一句老话:你能管住他的身,可你管不住他的心。只要他感兴趣,他愿意做,他爱,你就阻止不了他去关心,他去投入。反过来,如果他没有兴趣,你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他都会“身在曹营心在汉”,让你干瞪眼没办法,这就启示我们,兴趣是教育成败的重要条件,作为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顺着兴趣发展,远比逼着学生死读效果要好得多。孔子就善于从正面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据统计,《论语》中关于孔子对学生的表扬共有17处,批评只有6处,说明孔子是提倡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即使批评学生,也总是善意的,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他的学生总是爱学习,学习起来有积极性,乐此不疲。我们今天的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加强正面表扬激励,这是让学生乐学的重要手段。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有让人肯定的心理。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分数,都可以给学生很大的鼓舞,从而使他们学习起来更投入。我们应像孔子那样,发扬民主,热爱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多肯定,多表扬,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从而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师要善于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提问时,当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不要急躁,而要抓住时机给予启发、引导,并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对那些答错的同学,也应在充分肯定其进步的同时,善意地帮助他们重新把问题答好,使学生因自己终于答出问题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一些学生提出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这时教师不应压制学生、堵塞学生的思路。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思路是正确的、积极的,哪怕是错误的,教师也应予以恰当的支持和鼓励,这将对学生的终生学习产生莫大的作用。教师切不可指责讽刺,这将遏止、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个使个体社会化的漫长的、终生进行的过程。“教”和“育”都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世的,所以说,真正的“教育”实质上就是“终生教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时代要求我们要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能只对尖子生情有独钟,而对差生却爱莫能助,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根据学生各个教育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成才,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孔子的教学艺术正如他的学生颜渊盛赞的那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欲置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绰乐,虽欲从之,末田也已。”我们要不断吸取中华民族的教育精华,利用宝贵的民族教育资源,使之能够在自己的教育土壤中生根、开花和结果,从而促进我们的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局面的良好发展。

作者:浙江 常山县五里初中 朱国明

参考文献

1、王炳照等《中国教育简史》北师大出版社

2、浙教院《中国古代教育文选》内部刊物

3、童富勇  浙教院《中国教育简史讲义》

4、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与实验》90年第2期,第4期

5、田汉族  孔子的完人思想及其现代教育意义》,湖南师大社科学报,2001年第1期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和考试评价制度(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