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模式实施条件研究(1)
2017-08-30 06:4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现代教学模式实施条件研究(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 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状况研究基本还无人涉及,对研讨
摘 要 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状况研究基本还无人涉及,对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研究至今也涉及不深。文章对此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教学模式 研讨式 实施条件
研讨式教学模式是
湖南师范大学郭汉民教授在教学改革实验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模式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我国学者认为:研讨式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于单向传授知识的讲授式教学,它符合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知识能力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研讨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转换了教师的角色,实现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建立“主—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无疑会对素质教育产生重要影响。除了上述对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含义和意义的研究以外,不少学者还对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实施过程进行了研究。
1 相关概念界定、研究假设及数据来源
1.1 相关概念界定
高等学校:仅指我国的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不包括私立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院。
教师:仅指我国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在编在岗的专任教师,不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以及担任校、学院(系)、处(部)等党政领导职务的具有教师职务的干部。
学生:仅指我国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具有学籍的本、专科学生,不包括
研究生。
教学管理人员:仅指我国公立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在编在岗的担任院(系、部)院长、副院长(系部主任、副主任),院(系、部)党委(总支)书记副书记职务的人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领导:仅指学校党委、行政领导。
1.2 研究假设
在提出研究假设之前,我们对
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工业学院的部分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依据本研究的目的和访谈结果,我们提出以下8个研究假设:
假设1:大多数高等学校没有普遍实施研讨式教学模式。
假设2:高等学校的大多数课堂没有实施研讨式教学模式。
假设3:大多数教师没有主动实施研讨式教学模式。
假设4:研讨式教学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识水平、科研能力、民主作风和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假设5:研讨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自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假设6:研讨式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条件是:领导重视、教学管理科学、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强、学生的素质好。
假设7:教师教学任务太重会影响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假设8:课堂学生太多会影响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们将上述假设分为两类:研讨式教学模式实施情况假设(假设1~3);研讨式教学模式实施条件假设(假设4~8)。
1.3 数据来源
本文进行分析的主要依据是2004年9月~2006年6月本课题组对全国10所高等学校20个学院(系)的1 000名学生、200名教师以及40名教学管理人员问卷抽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
本研究采用分层——三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即分层抽样及整群抽样相结合),其具体抽样设计是:①在全国的高等学校中按简单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选10所作为第一阶段样本;②在第一阶段样本中的每一所高校随机抽选2个学院(系)作为第二阶段的样本(舍去学生不足100名或教师不足20名或教学管理人员不足2名的院(系);③在第二阶段样本的每一院(系)中再随机抽出50名学生、10名教师和2名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问卷调查。
大学排名 本次调查的样本(n)对全国高等学校师生(N)作统计估计的置信度(1-A)达91%, 最大容许误差(△p)不超过8%,换言之,在1-A=0.90,△p≤0.80的约束条件下,本次调查的1 240份(其中学生1 000份,教师200份,教学管理人员40份)样本对1 000万高校师生这一总体具有代表性。通过对样本的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进行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在200份教师样本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23人,占11.5%,40-49岁的有42人,占21%,30-39岁的有74人,占37%,29岁以下的有61人,占30.5%。正高级职称22人,占11%,副高级职称79人,占39.5%,中级职称81人,占40.5%。博士44人,占22%,硕士114人,占57%,本科30人,占15%。年龄、职称和学历构成均符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的正常构成状况。
2 对研究假设的检验
2.1 研讨式教学模式实施情况假设(假设1~3)的检验
从研讨式教学模式实施情况调查的结果来看,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对研讨式教学模式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基本一致,认为普遍实施的分别占8.5%(教师),10%(教学管理人员),5.1%(学生);有一定实施的分别占15.5%(教师),10%(教学管理人员),6.4%(学生);基本未实施的分别占66.5%(教师),80%(教学管理人员),72.4%(学生)。但是,对自己所在学校研讨式教学模式实施情况的认识教师和学生的看法分歧较大,绝大多
数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中研讨式教学模式基本上没有实施,但教师的看法却显著不同,将近1/3的被调查的教师认为,研讨式教学模式在自己所在的学校有一定的实施,认为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基本上实施了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教师的比例更是高达62.5%。学生和教师的看法刚好处于两个极端,而教学管理人员的看法则处于两个极端之间(见表1)。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上述调查结果我们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对研讨式教学模式实施情况的总体评价,因为不涉及到被评价者个人,所以大家的看法都比较客观、也基本一致,可信度应该较高。但当评价涉及到被评价者个人时,由于立场和角度的不同,评价者的结论当然会出现较大的差别,这正是教师和学生看法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我们的观点是,在这一问题上教学管理人员的看法应该更具有客观性。总体而言,假设1:大多数高等学校没有普遍实施研讨式教学模式,假设2:高等学校的大多数课堂没有实施研讨式教学模式,假设3:大多数教师没有主动实施研讨式教学模式是能够成立的。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