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走出花季的迷途(1)网(2)

2017-08-31 01:34
导读:中学阶段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友伴的影响力增加,也即社会化的影响。因为青少年时期是认识自我,寻找自我的时期,他们希望成为社会的成员,渴望尽快

  中学阶段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友伴的影响力增加,也即社会化的影响。因为青少年时期是认识自我,寻找自我的时期,他们希望成为社会的成员,渴望尽快获得群体、团体或社会的承认和接纳。因而他们需要多重管道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的定位。由于同伴的看法对他太重要了,同伴的压力使他无法抗拒,因而同伴对他的影响力也就超出其它的年龄层。亚文化群论是美国社会学家科恩(Alberek.Conhen)首先提出的,亚文化(subculture)是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由各种社会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各地区、各群体文化特殊性的方面。社会生活中充斥着那些导向犯罪的价值观点、观点和行为,形成一种亚文化,使时常接触此文化的学生的犯罪行为相互传播。由于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很可能受到"亚文化群"的影响而无法自拔,陷入与自己有相同情感体验和相同要求的落后群体中,并进一步发展为犯罪团伙。同时为了自己的定位,相同倾向的青少年也特别容易成群结党的一起行动,对不同的人排斥,冲突也在所难免了,符合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其中的假定: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另外对犯罪少年来说,他们确认的价值[1]同他们准备尊行的和实际正在尊行的价值之间存在的“剪刀差”和差距是很突出的。

  其次,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是造成青少年集团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学生正经历身心巨变,他们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往昔。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和家人的严加管教相矛盾。调查数据显示:父母的影响占76.22%。(1)通过了解犯罪少年发现:50%以上的家庭属于放任型家庭,放任型家庭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父母忙于工作(经商)或者外出打工将子女托付给保姆或亲属(多为子女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在这种家庭下的孩子不但没有的亲情观,易形成抑郁、暴躁、敌视的性格和对人和事物都非常冷淡的态度。如果家庭对其放松或管理不到位,他们很容易就会做出违法或违社会道德的事情,这也是社会结构功能失衡的表现;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比较随心所欲,没有一贯的标准,放任自流。此种家庭氛围下的孩子难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在娇惯溺爱和简单粗暴两种方式交叉使用下的家庭,孩子也容易犯罪。(2)家长的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也很重要。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为差别联结理论:受家庭、不良同辈团体的诱导。家长是孩子最直接最经常的模仿对象,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效法的榜样。家长言行举止不文明或在道德品行上有问题,会对孩子产生侵蚀作用。(3)家庭的和睦情况也是家庭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们从家庭中得到物质帮助是生活的必需,而从家庭里得到精神上的帮助却是孩子成长的必需。家庭是青少年活动时间最长、受思想影响最深、联系最紧密的地方。在和睦的家庭中,家庭关系和谐,温馨,亲密无间,幸福温暖,这样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相反,孩子就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心理就会畸型发展。据统计,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家长始终还要保持的一种心态:自己培养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而且是祖国的栋梁。

  再次,社会和文化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社会转型带来的城市化、人口流动及社会结构变动,造成就业、就学、福利、娱乐等各方面的一些不均等现象,拜金主义盛行,赌博、行贿受贿、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和丑恶泛滥成灾,对生活在其中的青少年起着耳濡目染的不可低估的毒化作用,毁了不少青少年纯洁健康的心灵,使他们跌入了犯罪的深渊。暴力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很多人不可缺少的文化享受,暴力文化的商品化自然成为商家的最大卖点。特别是日韩和欧美国家一些影片的影响最大。更促成了青少年的模仿,以使自己成为“团队”的“领袖”。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和色情内容,但在现实中却基本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对此还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另外,学校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健全也是导致校园犯罪现象增多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现在学校只重视分数,根本不把成绩差的学生放到眼里,认为他们是学校的“落后”者,这在无形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扼杀了他们的自信心。中学校园不仅缺乏民主和法制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连最基本的青春期教育仍然是一片空白,书包里藏着玫瑰也就不足为怪了[2]。人口学研究表明,20世纪的100年间,每过25年少男少女的性成熟提前一年,上个世纪初性成熟期发生在十六七岁,世纪末的时候已经提前到十二三岁。另一方面,青年人结婚的年龄则大大推迟。世纪初的时候是20岁左右,世纪末已达到26岁以上。专家们把从性成熟到结婚的这一段时间称为“性待业期”。显然,目前人们的“性待业期”已达到10年,甚至更长。所以空白的青春期教育和现实的强烈需求便产生了冲突,必然引发犯罪。

  三、走出校园犯罪的困境:思考与建议

  青少年犯罪是社会生活状况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晴雨表,它可以充分体现出社会生活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与矛盾,也影响到社会中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然而,青少年犯罪现象的产生并非仅仅青少年本身的原因,而是相对复杂的,如上所述,它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原因。所以,预防校园犯罪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结合上述校园犯罪的多种原因,作者认为预防校园暴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多学科视角下影响信任水平的因素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