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学习行动纲领 领会教改意图(1)(2)

2017-08-31 03:06
导读:在上述三种课程形态设计的基础上,行动纲领还建议组织跨学科的相关课程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历史学科可综合的程度主要体现在与地理、语文和政治三

  在上述三种课程形态设计的基础上,行动纲领还建议组织跨学科的相关课程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历史学科可综合的程度主要体现在与地理、语文和政治三门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上。“史地是一家”,历史与地理有如孪生姐妹,密不可分,前者以时间为轴,后者以空间为轴,研究的对象虽不同,但两位一体形成一门边缘学科:历史地理。“文史相通”,历史学科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内容,文化史中的文学史内容,既可以安排在语文课上讲述,也可以由历史教师作为一门相关、交集学科组织教学。“政史不分家”,政治学科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常识性的知识历史教师非谈不可,其中的主要观点,基本原理经常阐述运用。此外,历史与教育,历史与科技,历史与宗教,历史与社会生活,历史上风俗民情等等也有高度的综合性和有机的联系性。总之,历史学科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其领域十分宽广博大绚丽多姿 。

  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学历史学科的教育原则?行动纲领指出:“既要保持历史学科必要的知识面,又要降低中学生历史学的难度;既要保持中学历史教学知识的相对稳定,又要及时传授人类文明发展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既要保证历史教育的质量,又要方便历史教师的教学操作”,这既体现了历史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历史教育内容的稳定性原则,又体现了历史教育过程的层次性和历史教学方法的择优性等原则。

  三、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素质

  在教学方法的改进方面,行动纲领强调了四个“注重”;注重师生共同活动合作的方式;注重实践活动与思维训练的结合;注重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结合;注重对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这四个“注重”,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方向;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实质上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课的类型和教师素质等,选择最恰当、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综合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实现创造性的劳动。

  在教学过程中,行动纲领要求历史教师把知识、技能和情感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际上就是贯彻中学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基础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三有”:有中心、有深度、有趣味。我们认为,历史教学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掌握这“三有”,而评价一堂历史课上得好坏的标准似乎也离不开这“三有”。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行动纲领要求从封闭型到开放型,从单向信息交流到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这与其它学科的改革大同小异,基本一致。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行动纲领指出:“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强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每位历史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运用语言为媒体的历史教学手段,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运用现代化声光电技术的教学手段正引起历史教师的普遍重视并被逐步推广。

  教改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的优劣。符合21世纪时代要求的历史教师的素质有哪些?行动纲领提出了五个“具备”;具备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具备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具备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具备较深厚的知识涵养;具备融多种教育技术手段为一体,并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学能力。综观《教师法》、《师德修养》、历史教育教学法、教育心理学以及历史学科行动纲领等政策法令、专业论著、研究报告等,我们认为,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可归纳为“又红又专,多才多能”八个字,又可概括为“德、识、能”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列表如下:

  历史学科行动纲领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崭新的教育理念、众多的研讨课题,值得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行动纲领提出了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改革意图,我们有志于将蓝图付诸于教学实践,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不断迈进、上下求索。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下一篇:没有了